体验者:王小屋,40岁,《心理月刊》专题总监
其实一开始,我怀疑微博(http://t.sina.com.cn)上是否需要善意。
织“围脖”的好多人是意见领袖,还有好多人是意见公民,大家在微博上也许只需要表达;你的一个微小的善意出发了,在电脑屏幕上可能马上就会被裹进一条又一条刷刷刷急行军速度前进的小围脖里,再也看不见了;另外,它到达了,被看见了,别人可能不认为那是一个善意……
但近半年的织围脖体验,让我确信:微博上,充斥着分享、辩论、攻击等等复杂多元的生态,同时,只要有信任,它也是一个充满善意的大广场。
那些明媚的善意
“同学们一起粉粉这位美丽的老太太 //@曹涤非:@马良,加了,希望老人家开心。我们都应该想办法让自己的父母开心下!
@马良V :我妈@童正维V,演过“编辑部故事“牛大姐:)72高龄刻苦钻研学会打字技术,但还没有掌握贴头像等复杂操作。我一直不知道她有微博,直到前天她幽怨的电话问我,我咋没有粉丝呢?……可怜天下儿子心,深夜拜托我的朋友们鼓励她一下吧!谢谢! 原文转发(643)|原文评论(424)”
8月17日 02:09,我由自己的微博首页看到曹涤非转发马良的这则围脖,立即粉了这个美丽的老太太。据说,幽怨的老太太第二天就高兴坏了:自己的粉丝像花儿朵朵漫山遍野了!想象着她惊讶得笑开花的样子,我觉得,给予这个老太太的如此多的善意——其中包括我的,真是微小且美好。
我不得不公开说一件我和13岁的儿子门彦青在微博上做的一件好事:“我和儿子共同给一个叫李梅的哈尼族姑娘的账号上汇入了一千块钱(其中有儿子一百)——她在北京治病,可是医疗费用用完了。
@哈尼李梅:@心理月刊王小屋:今天中午带儿子往李梅的账号里打了一千块——从拿钱到柜台填单及办理全是儿子做的——他本来是个悲观的小孩,觉得这个世界有太多黑暗,但是他看到这么多人能够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说,我对这个世界,乐观一些啦! 原文转发(3)|原文评论(5) ”
每天都有帮助李梅的人,捐款者来自海内外,数额少则50元多则数千元。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发现了这个事实:微博是一个自我表达的地儿,但只要有人求助,只要证实真实性甚至未经证实,善意就会汹涌而至,人、财、物,自己有什么,就出什么。这个社会缺乏善意吗?由微博上发现,也许我们缺的是信任度。
如果不能做什么,就转发吧
“只要见着@钭江明“寻找窑工袁学宇”的围脖,我就一定转发。
@钭江明:每天转,不遗忘 @寻找窑工袁学宇:袁学宇,15岁时被劫往山西。父袁成两年来一直坚持寻找,其间解救出大量青少年奴工,但自己的儿子却始终未能找回。小宇的奶奶现罹患癌症晚期,渴望见孙子一面。袁学宇:http://sinaurl.cn/hcLgG 袁父寻子记:http://sinaurl.cn/hco8w 原文转发(54593)|原文评论(13494)”
这种固执的“每天转不遗忘”的坚持让我印象深刻,不知道这个善意最远到达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也许有奇迹?
微博上有无数的坏消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有多么糟糕:马尼拉8名香港同胞遇难,伊春空难,一个叫阿什蒂亚妮的43岁女性却可能遭受残忍的石刑……详情不忍卒读。但你什么也做不了,除了转发,除了按照指引去做“连署”,即登记自己的姓名和MAIL声援。但真的,这能改变她的命运吗?我无奈地认为:有些地方,善意无法到达,可能也是无力的。
有些善意需要勇敢
有一天,我登录微博,发现一条对我转发信息的回复:
“@同志你好微笑征集:您好,冒昧地问,可以送给我们一枚微笑吗:)我当时着急赶飞机回深圳,简单地回答:“当然了,[微笑]”。9月7号,从深圳回到北京,才看到@同志你好微笑征集的回复:哈哈,不是这样的。”
我理解得太简单了。原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活动,要求在A4或更大的纸上,写下自己对这个活动鼓励的话,拍下自己微笑的照片,发送给一个指定的信箱。这个微笑我一定要给我曾经采访过很多同志父母和同志伴侣。
整体上,同志,在中国还是一个不被看见的群体,他们的处境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难以和我们一样自由和绽放。我让同事帮我拍了好几张照片,挑了一张发到微博上——如果我是姚晨就好了,就会有200多万人看到我的态度,可惜我的微博粉丝只有3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