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在画家记者杨信的图文书《北京流行风》里,镶嵌在京城60年民间时尚发展史上的140个简单符号,都有可能唤醒某一位特定读者与自己相关的那段记忆。
据说这个冬天女孩子最流行的打扮是穿一件黑色粗花呢、双排扣,带肩章的中大衣配粗毛线编织单色长围巾。女孩们说这叫“复古英伦风”。我,以及和我一样经历过用板砖录音机放卡带听刘文正唱“美丽的姑娘走在大街上”的同龄人,会不会还记得,这是咱们年轻时因为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在国内上演而一度铺天盖地的“东欧风情”?
沿着这个点走向童年与少年,是一条往岁月深处逆行的路,路边的人造景观很少,生活清贫简单……我相信阅读和任何形式的书写其实都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就像时尚会轮回而对时尚的追忆只与个人有关。一切貌似集体记忆的符号最终都要成为开启每个亲历者回忆之门的钥匙才会有生命。在画家记者杨信的图文书《北京流行风》里,镶嵌在京城60年民间时尚发展史上的140个简单符号,都有可能唤醒某一位特定读者与自己相关的那段记忆。
读这本书是个愉快的过程,因为杨信以彩色铅笔画形式描绘的北京市民生活图景中埋伏着很多笑点,比如老太太拆了白色劳保手套给自己织线衣时满屋子东一只西一只的手套和拿手套当玩具的孩子,比如70年代胡同人家好不容易买到电视拿易拉罐做天线以保证顺利接收清晰图像时的紧张狼狈,比如从6、7十年代过来的北京孩子永远忘不了的到粮店买白薯、全民冬储大白菜,还有如今已再度流行当年堪称奇装异服的喇叭裤、大墨镜、“踢死牛”……也许对正青睐“复古英伦风”的少男少女们来说这都是土得掉渣的陈年旧事,但对我们这代正逼近知天命之年、见证并经历过改革开放如何改变民生的人,书中的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回忆与感叹的契机。
《北京流行风》是一本朴实的书。杨信是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孩子,长大了在家门口做媒体人,爱画画爱摄影,爱跑四九城给自己找素材,说一口地道且略带旧式口音的北京土话,按着胡同里老街坊们的规矩和习惯交朋友……他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的视角,关注京城土著,关注市井小民的喜怒哀乐,有点儿调侃,不乏厚道。杨信的画都有喜乐的色彩,配在图画边上的说明都用了轻松简洁的文字,但当这两者结合起来并以跨越60年草根生活的规模集合在一本书中,读着读着就有了一点点心酸的感觉——原来我们的童年、我们父辈的中年、我们祖辈的晚年是这样度过的,原来这个已跻身于“全世界最不适宜生活的城市”的古都曾有过如此祥和蕴藉的过往。多少年后会有人记得这一切吗?越来越“国际化”的、我们的孩子长大之后是否能理解我们当年把穷日子过出花来的皮实和快活?也许这也是杨信隐藏在他对60年时尚生活变迁的梳理和描摹背后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