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谁家过年夫妻博弈陷“囚徒困境” 争吵毁年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4日16:35  大河网

  阅读提示:春节回家过年,其亲情意义几乎不会有人质疑。不过,如果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看,会发现别有一番风味在其中。调查中,多数人对于回家看看更多的感慨是成本,但回家的博弈,买票难的产生,走亲访友能否实现等价交换,回家是否会产生机会成本?不经意间,许多经济学道理在悄悄地发挥作用。

  回谁家过年夫妻博弈中的“囚徒困境”

  实际上,对于夫妻来说,春节回家还有一个问题很有争议性,那就是如果两家距离远,回谁家,或先回谁家。

  在郑州做生意的王先生老家在山西,而妻子老家在陕西,往返两家需要6个小时的车程。每到春节,两个人都会为先回谁家发生争执。他认为应该先回他家,因为自己是长子。但妻子认为应该先回娘家,因为自己是独生女,父母在家过年太孤单。

  去年因为没法达成共识,最后两个人各回各家,两口子春节两地分居半个月。马上又要春节了,王先生十分纠结,朋友说,他这博弈中有一个优势策略的问题。

  策略一,回男方家,王先生就要为安抚妻子付出很多精神成本,在安抚的同时,有时候发生了口角还会影响到工作,减少收益。

  如果妻子心怀怨言回到婆家,婆媳之间可能还会产生不和谐因素,王先生就要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付出心理成本,同时给父母的红包也要通过妻子的同意,多与少之间也会发生一些分歧。在此前提下,为了安抚妻子的情绪,难免要掏出一些银子,满足妻子的购物欲,以此来降低妻子的不满,这也是回家产生的额外支出。

  策略二,回女方家,王先生虽然不用为安抚妻子而付出精神成本,但却要为安抚自己的父母付出精神成本:当儿子的过年不回家,这种传统道德上的压力也会让王先生烦心重重,而为了补偿不回家给父母带来的伤心,王先生肯定要拿出更多的钱来孝敬父母。

  同样,回到妻子家,为了让妻子觉得嫁了个好男人,出手肯定不能太小气,见到妻子的亲戚、同学,不是请客就是送礼物,这也会让回家的收益不能平衡。

  究竟该回谁家,王先生听完这一分析,更加纠结了,但朋友说没必要纠结,这就像经济学的“囚徒困境”中的“优势策略”一样,无论王先生选择什么,这一个策略总是最有利的。因为无论是去谁家过年,夫妻双方总会有一个人的满意度最高,在不能让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能让一方最大化满意也是不错选择了。

  走亲访友礼品交换背后的情感交换

  “初一看婆婆,初二拜丈人,初三看姥爷,初四走舅姑”,一直到十五,主题几乎都是走亲访友。而疲惫之余有人开始怀疑,过年这么累究竟为了什么?

  对此,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明锁认为,走亲访友是自古流传下来的风俗,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直到现在,走亲访友成为人与人之间亲情的纽带。

  在原始社会末期,各个部落的产品有了剩余,总要和周围的部落进行交换,这就是交换的雏形。但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也看做是一种交换,由此产生了诸如礼尚往来、投桃报李等说法。

  市民于洋是一个对走亲访友乐不思蜀的人,每年春节还未到,他早就忙乎开了,除了准备礼物,还要逐一筛选需要拜访的亲朋好友。

  于洋解释,亲戚朋友有很多,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需要拜访的,除了长者外,这一年中事业有所跨越,或是钱袋子“扩张”的亲朋是首选,因为这些人或多或少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

  对于送礼物,于洋自有一番解释,宏观上,送礼会拉动GDP增长。微观面上,送礼也是家庭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亲朋之间不仅春节要走动,还有结婚、生孩子、老年人60岁、80岁等寿诞……如果每份礼平均按100元计算,每个家庭送礼年支出不下1000元,这应该是每个家庭日常生活支出外最大的现金支出之一。

  精明的家庭通常在年初就要考虑新的一年的送礼预算,就像企业新的财年开始前做经费预算一样。当然,当一个家庭成为收礼对象时,就需要做更长远的计划,因为礼尚往来,要预备好在适当的时候回送大礼。

  买票难背后刚性需求与稀缺资源在作怪

  记者采访中发现,在郑州不少人买车票时遭遇了必须要买到终点站的说法,这无形中为回家增加了成本。

  市民马小姐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为此多花了几十元。分析一下不难发现,这个现象也能用经济学来解释一下。

  春节是一个特定期间,会有大量流动人口拥向各类运输中心。此时,回家感受亲情的收益会非常大。一般来说,安全、迅速而又较便宜的仍属火车。所以,春节时期,中国大量流动人口乘坐火车的需求弹性很小,可以说具有刚性,且需求量非常大。

  这才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马小姐说,虽然知道自己为后几站的票价埋了单,但为了能回家,她也不得不无奈地接受。

  因此,从旅客的角度讲,接受高价票的选择是无奈的,这其中也包括票贩子推出的高价票。

  对于这个现象,铁路部门曾经有过解释,称这是在分流客流,减少客运压力。但马小姐提出质疑,她买的车票只有一辆郑州始发站的车次,并且距离郑州大约1788公里,飞机票不打折,汽车运输方式根本不能实现,如果分流了铁路这个线路的中间客流,那么这些人就无车可坐了。

  对于这一点,有人提出这也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春运中的火车票是一个稀缺资源,因此今年个别线路推出了实名制购票,希望能缓解这个问题。

  其实,改变车票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有一些办法可以尝试,比如多设一些热线、加快网上信息公开、售票现场及时发布公告、各售票点联网提供免费票务信息查询服务等。

  回与不回机会成本都是无法回避的煎熬

  拥挤的排队,旅途中付出的辛苦,花费的时间成本以及无法充分休息带来的疲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主任、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樊明指出了回家所产生的负效应。

  对于普通市民来讲,回家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成本,首先是路费;其次是过年期间出行遭遇到的拥挤、排队和旅途中付出的辛苦;最重要的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忙碌的工作导致没有时间去学习充电,假期来了,却不能把时间投入到读书、充电中,而是花费在了回家的路途上。这在经济学上说,就是产生了负效应。

  不过有市民认为回家也存在机会成本,当选择回家时,就一定要放弃另一个可能带来利益的选择。选择回家,会得到回家所带来的亲情温暖的最大利益,就要放弃充电等对自身能力提高的最大利益。

  实际上,生活中充满了选择,为一种选择而放弃另一种机会,就是你选择的机会成本。这就是所谓的“有一得必有一失”。

  对于机会成本还要弄清两点:一是究竟有没有这个机会;二是,这个机会的概率有多大。对于根本不存在的机会,“失去”它,并不产生成本。对概率很小的机会,失去它的成本也要打折扣。“实际上,回家与否并不能完全用经济学来解释。”樊明认为,对于常回家看看,更多的还是属于个人的情感选择。

  不过,事实上,回家看看不只是春节,按照一年中有7个法定假日,现在常回家看看正准备入法,一旦入法后,每年7个假日都回家的话,成本必然大增。

  对此,张明锁提出,实际上很多人无奈回不了家,政府可以提供一些公共服务,由政府埋单购买服务,招聘一些专业人员为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这方面深圳上海等地已经在推行,郑州金水区也有部分社区开始尝试,老人精神快乐了,子女们在异乡工作效率更高,这也算是经济上的受益。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分享到:
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