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倪萍:不是煽情 我就是这样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7日14:41  城市快报

  阅读提示:她是尽人皆知的主持人,而她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她是她的外孙女她在《日子》里写过她的故事她去世后,她失落,感伤,怀念她留下的点点滴滴她想起她说过的话那是她,也是她面对人生苦乐的调节良方于是,她为她写了一本书新书出版,接受本报专访。

倪萍倪萍

  去年岁末,倪萍出了新书《姥姥语录》。

  宋丹丹在春晚小品里说过:“人(家)倪萍都出本书叫《日子》……”十四年前,那本发行过百万册的《日子》曾让读者大饱眼福,是当年名人出书热里最扎眼的作品,十三年后,倪萍又重新拾笔,一样写自己经历过的故事,但主角变成了自己的姥姥。

  读过《日子》的人,都不会忘记倪萍笔下的姥姥,忘不了她的豁达、智慧。那是一位让央视一干精英主持人都惦记、敬重和佩服的老人——那一年,姥姥八十多岁;而今,在《姥姥语录》里,倪萍把姥姥的人生阅历写得更彻底,把姥姥的活法写得更明白,但老人家已经在两年前99岁高龄的时候去世了。

  白岩松曾对倪萍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倪姐,快写写姥姥吧,我们需要姥姥的精神。”

  近日在新书出版的时候,倪萍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

  那天刚进出版社大门的时候,记者便跟倪萍迎面相遇。她遗憾地说记者应该早点去,和她一同吃饭,“那桌子菜没怎么动呢。”得知记者也是山东人,她就不停地称呼着“小老乡”,连给记者的书面题字也是“请冷珊珊小老乡指正”。

  近几年倪萍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她照顾孩子、画画、写书,更喜欢幕后的生活。喜欢她的观众,都很难捕捉到她在荧屏下的另一面。主持大型晚会那么多年,让倪萍几乎成了温暖、美好的代名词,她那亲切的表情和声音至今仍让很多人念念不忘。当记者问起如果央视再请她主持大型节目,她觉得自己是否还有那份心力时,她说:“第一,我觉得没有这样的机会;第二,现在好的主持人太多了。”

  告别了央视的主持舞台,倪萍也拍摄过《美丽的大脚》《泥鳅也是鱼》这些电影,颇受观众好评。电影中,她总是塑造着生动而质朴的形象。而记者眼前的她,衣着休闲、素面朝天,和那些银幕上的形象一样,让人感受到她的随性和真实。她的感情自然地流露着,就像一位身边熟识的朋友,没有任何伪装,透明得像一块玻璃。她一边签着多达上千本书,一边回答着记者的问题,时而说出几句方言,时而爽朗地笑着,那种实在感溢于言表。

  对着记者这个老乡,倪萍很自然地想起了姥姥:“姥姥喜欢咱山东人,她可爱照顾山东人了。”“她心眼儿也好,当年给解放军纳军鞋时,她纳的鞋底儿总是最厚的,她说,那些孩子上战场多不容易啊……”提起姥姥,倪萍的话好像总也说不完,哪怕她已经为此写了厚厚的一本书。

  对 话

  “我这两年不知是进入更年期了还是怎么,非常地不快乐。很多人说是因为姥姥走了,我心里面的那杆秤没有了。”

  在《姥姥语录》的封底,倪萍写道:“葵花朵朵向太阳,姥姥是我心中的太阳。”可姥姥走后,她的天也“黑了”。后来,她把藏了许久的回忆写了出来,有时眼泪“啪嗒”“啪嗒”地滴在稿纸上,她也浑然不觉。她就这样和姥姥“说”着闲话,把心中的感情宣泄出来,触及了人们心灵最柔软的部分,听着她说姥姥,我们也许会想起自己家中的老人。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这十几年来,一直想写这本书吗?

  倪萍:从来没有,因为我不是职业作家,不会写完《日子》之后就有《月子》,这次完全是因为姥姥去世后有感而发,从想写到写完,连一个月都不到。我这两年不知是进入更年期了还是怎么,非常地不快乐。很多人说是因为姥姥走了,我心里面的那杆秤没有了。可能之前有些事,跟姥姥一说说就好了,但有的事还没说完,正好借这本书和姥姥说说。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梳理过和姥姥的感情。姥姥说“认识”我这个人五十年了,彼此就像空气和水,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没有空气和水了,我们怎么活。对我来说,姥姥就是水。没有姥姥的话,我会特别渴,就会到处找水喝。梳理姥姥的思想后,整个人一下子好像就没这么“拧巴”了,舒展开了。

  快报:姥姥没有什么文化,但语录里明显都是人生大智慧。你觉得是什么给了她这样的智慧?

  倪萍:姥姥从来没觉得自己有智慧。因为她不认字,老着急,所以经常说“不认字就跟傻子一样”。以前有人找我照相,我不太愿意,我说:“谁愿意和些不认识的人照相?”她说:“给你个脸不要脸。你有啥本事?你能给人家提拔当干部还是能干啥啊?你啥本事也没有。”她就是这么直接。姥姥没有到社会上走过,她最大的接触范围是村里的人,所以她说人人都是好人,人家说什么她都信。她总说“想不明白的事情换个角度想就明白了”。你说这大白话是智慧吗?

  快报:姥姥是简单、达观的,但作为一个近百岁的老人,和中国度过了近一个世纪,可以说是面对过各种波折、苦难,你觉得这些经历是不是影响她那种达观的主因?

  倪萍:姥姥跟国家的命运肯定是同步走,这没得说。用她的话说,困难时“饿得眼睛都蓝了”。但是她让人敬佩的是,无论怎样,她都积极去面对。过去人们吃多了榆树钱,嘴会麻,但姥姥有办法让嘴不麻:别人洗一遍榆树钱,她洗十遍、二十遍。别人一天吃三顿饭,她会一顿少吃一点,但吃五顿、八顿,这样就不会总觉得饿。人家去三里外搂草,她去十里外,这其实就是付出。姥姥说:“天黑了就得赶紧躺下。”有人不服命运说:“我就不躺下。”姥姥说:“你把自己折腾得一点劲都没有了。”姥姥觉得,人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在我印象中,没钱是姥姥的小灾难,小舅的去世是大灾难,但她面对这灾难的表现不是哭。她的哭都是激动、高兴的。

  “她觉得我这样的人比她‘重’,因为我是主持人,是公众人物,为很多人活着,有社会责任,会影响一点人。我说,谁给我的社会责任,这多累啊?”

  倪萍说姥姥这一辈子都是在妥协、忍让,有时她希望姥姥下辈子“张牙舞爪”,但姥姥说不能那样。对倪萍来说,作为精神支柱的姥姥存在一天,便是自己的希望存在一天。为了不让姥姥打瞌睡,她让姥姥整理报纸、嗑瓜子,然后发给她“工资”。姥姥干得不亦乐乎,回到老家后就慷慨地把钱给需要帮助的乡亲。一直以来,倪萍受姥姥的影响,也经常资助有困难的人,大到默默地给西部遭受旱灾的母亲们捐款;小到帮助家里的保姆和小区门口收垃圾的老人——姥姥留给倪萍的,绝不只是一本语录这么多。

  快报:你自己也经历过情感的波折、家人健康的考验、事业的变动,是不是这些不太平常的经历,也能够让你和姥姥之间有共鸣?

  倪萍:这个倒没有认真地想过,因为没有姥姥的话,这些经历我可能也得有。有姥姥的话,我就能够积极地去面对。用姥姥的话说,自己不倒,谁也推不倒;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来。

  快报:姥姥的这些语录里,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倪萍:对我来说,真的没有大小之分,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会想起不同的话。这就像吃饭一样,不能说到底海参好还是萝卜好,各有各的营养。过去叫“姥姥语录”,其实是用来讽刺姥姥,因为有时她重复地说以前说过的话,说有用。我们就说:“有用的话就成语录了。”没想到现在写出来,还真变成语录了。

  快报:你觉得自己在很多年后,会不会成为姥姥这样的人?

  倪萍:不太会。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道路是不一样的,我身上也许会有姥姥的影子,但我生活的领域和环境与姥姥的完全不同。比如她觉得我这样的人比她“重”,因为我是主持人,是公众人物,为很多人活着,有社会责任,会影响一点人。我说,谁给我的社会责任,这多累啊?按照姥姥的说法,我和她所做的是不一样的。

  快报:那你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会用姥姥那种处世方式去和他沟通吗?

  倪萍:想那样沟通,但不太可能,不过还是有一些基础——孩子现在身上有很多我认为是姥姥给他的影响。首先,在家里,他明白自己不是最重要的人;另外,别人进一步,他就后退一下。但其他方面,要因人而异,因为时代不一样了。

  快报:你是名人,忙忙碌碌的,回到家里面对姥姥的时候,从她那里获得什么样的感觉?

  倪萍:跟姥姥在一起那么多年,没觉得她是一个需要特殊照顾的人。姥姥走了后,我觉得(生活)少了一大块,而不是少了一个人。姥姥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我们把她当成家里的一宝。过去我到各地出差,一定要买大包小包的地方特产带回家,下了飞机,一进家门,就把东西堆到姥姥的屋子里,让她翻腾。过去和姥姥说好了飞机几点回去,她就趴在窗台上等着我。那时候家里有一个让我惦记的人,但现在就觉得没意思了,无论到哪个城市,我什么东西也不买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分享到:
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