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贫穷是一种命运,父亲是另一种命运,两种命运加身,邓丽君本应成长为一个皱巴巴的、苦涩的人,但我们所知道的邓丽君却不是这样。为这种命运加上温暖的均衡,大概是邓丽君的母亲赵素桂,她始终是邓丽君回忆里的亮色……
从丰盈走向枯寒,从横空出世到消耗殆尽,这或许是一个人在时间、命运的合谋下,必然要经历的溃败。唯一不同的是,她留下了一个光彩潋滟的神话,供人膜拜……
每过一年 邓丽君神话便会加深一分
邓丽君忌日又将临近。自她在1995年5月魂归离恨天,这十几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数次关于她的纪念活动。初夏并不适合追念,但她的歌却令“追念”变为甜蜜,更令早夏锦上添花。
在我们看来,邓丽君是传奇国里的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从表面上看来,也的确如此。14岁,就被称作“天才女歌星”,1972年,当选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歌星,1973年到日本发展,很短时间就获得成功,还有图片和影像里的她,一件又一件美丽的衣服,灿烂的笑容,北海道的美景,演唱会上森林一样的手臂,还有惊人的唱片销量,无数次比赛的冠军,还有,更令一个歌者骄傲的、人心所给的荣誉,被传唱,被热爱,被铭记,被纪念,而且时至今日也没有稍稍减退。
但当我们真正变成她,我们看到的就是奶酪中的窟窿,不愉快的童年,一个始终哀伤的结。有了财富,却又逢美人迟暮,更加遇不到一个全无目的喜欢自己的人。还有,一次次面对落幕,其实也是面对被缩短的生与死,这些,一再经历,人很快就老了,即便是有绝代风光,也只是提前支取。谁都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十几年了,每过一年,邓丽君神话便会加深一分。
这神话源自于,她为她所在的时代,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声音形象。一个时代的形象,得汇聚各种形象方能成就,声音形象是其中之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会结构下,倡导的是一种质朴有力的审美,正是这种取向,培育出了一个邓丽君,她那种干净的、甜润的、精心雕琢的声音,也是对她所在时代的最好回应。
然而,细究邓丽君,探查她性格的填充料和人生经历之后,不免发现,这是一个人从饱满丰盈,到横空出世,到消耗殆尽的过程,貌似完美的表象里,是千疮百孔的荒凉。
贫寒是邓丽君性格的底色
邓丽君的父亲邓枢是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4期,母亲赵素桂是山东省东平县人。军旅的动荡,配合了时代的动荡,最终造就了一家人的动荡,直到1954年6月,邓家迁居南台湾屏东市空军机场旁的眷村,生活才开始慢慢稳定。
1953年1月29日,邓丽君出生,排行老四,上有三个兄长。
邓丽君的读书生涯并不愉快,她在芦洲小学就读时,她家的贫寒,是孩童取笑的对象,孩子们常做的游戏之一,就是把邓丽君的头发绑在椅子上,然后躲到一边,等待下课她起立时发出惊叫。
种种重压之中,恐怕还得算上邓丽君父亲的性格。在邓家人授权出版的《邓丽君画传》中,邓枢是个面目模糊的慈父。而在干立行所著的《一代歌后邓丽君》中,邓父性格暴戾,一旦发现邓丽君的歌唱天赋,立刻和酒馆饭店签下合同,取得定金,就会毫不犹豫直奔酒吧、赌场,他还主动要求邓丽君退学从艺,日本宝丽多唱片邀请邓丽君赴日发展,也是他百般阻挠。
孰真孰假?都是屋檐底下的事,不得不糊涂些。但两个事实却勾勒出最微妙的部分:邓丽君六岁时,就进入空军炮防所属下的第93乐队(一个挂着军队招牌的民间乐团),开始卖唱生涯;邓枢1990年5月9日过世时,邓丽君没有立刻回台奔丧,甚至引发许多流言,其中之一,说她得了艾滋病。事后邓丽君现身辟谣,强调当时只是因为悲伤过度而病倒。
贫穷是一种命运,父亲是另一种命运,两种命运加身,邓丽君本应成长为一个皱巴巴的、苦涩的人,但我们所知道的邓丽君却不是这样。为这种命运加上温暖的均衡,大概是邓丽君的母亲赵素桂,她始终是邓丽君回忆里的亮色,邓丽君成名后,许多场合由赵素桂陪伴,许多决策里有赵素桂的参与,她成为当时最著名的星妈。
一开始就沿着完美女性的形象
参与了邓丽君性格塑造的,或许,还应该算上琼瑶。
琼瑶出现的年代,是台湾经济起飞的年代,她用她的小说、电影、歌曲,为那个时代以及此后的女性,提供了一种性格理想和女性形象理想,温雅、端庄,以及适度的浪漫。
这种形象开始是假的,是前瞻性的——琼瑶写早期那些小说的时候,还住在简陋的房子里,而她的读者也多半是女工和中学生,但后来成了真的,她自己的生活和整个台湾社会的生活,都渐渐提升,渐渐向她的小说靠近。由假及真,是一切人塑造自我的过程。
邓丽君最喜欢的读物,就是琼瑶小说,而且,她后来也进入了琼瑶帝国的形象体系之中。
邓丽君在审美上的追求,和琼瑶完全一致,或者说,和那个时代的女性理想完全一致,她喜欢玫瑰花,最喜欢的颜色,是紫色、白色和桃色,她的表演服装和家居服都以这几种颜色最多,这种审美,一直执拗地延续了下去,1989年,邓丽君打算在大陆举办户外演唱会,就曾设想以敦煌壁画和中国古典四大美女图像为背景。
旁人眼里的她,也是如此,1998年,在成龙去好莱坞拍摄《尖峰时刻》前出版的英文自传中,他这样写:“她温柔、聪明、有幽默感、又美丽,她在服装和食品上的鉴赏力令人羡慕,她懂得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用什么饰品……说实话,我配不上她,或至少当时的我配不上她。她是典雅的化身。”
这种性格,不只是女性性格理想,里面还藏着一个中国梦——对中国人虚设的那个性格的自觉沿袭、认真模仿。出身贫寒的邓丽君,一开始就是沿着完美女性形象而去的,那是她真正的奔头。分享到:
在鼎盛时期的邓丽君的性格里,还有一种“巨星性格”,这种性格的形成,与她的日本经历不无关系。
邓丽君先是矫正了台湾流行音乐中的风尘味和江湖气,在经历了日本娱乐圈洗礼之后,又在1976年前后把全新的舞台表演模式带到了香港。从此,属于她的舞台,是大舞台、体育馆、光芒四射的电视台演播厅。经历了这个转折点的邓丽君,从此成为第一个“超越政治、超越性别、超越阶层的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