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两句话引起网民强烈关注,联系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最低工资年均增长13%以上、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十二五’期间职工工资翻番”规划,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期盼:这些顺应民意的惠民“涨工资”改革目标,如何才能落到实处、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3月7日《深圳晚报》)
绝大多数网民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所以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等话题,必然格外关注,分外期待。虽然政府这样的提法或者说承诺听起来很美好,但一旦联系到现实,很多网友还是充满了无奈。比如说这几年自己的工资卡上的数字也在不同程度地看涨,但为什么仍旧感觉钱不够花呢?甚至说感觉现在的工资还没有以前经花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工资虽然涨得快,但却跑不赢CPI。当我们工资收入的涨幅总是跟在CPI涨幅屁股后面紧赶慢赶,我们自然会感觉工资涨了,但比以前更不经花了,我们期待的幸福感也随之打了折扣,注了水。从这个角度来说,不但要让工资涨,而且还要让幸福感随着工资一起涨。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需要控制CPI的涨幅。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就坦言,去年物价涨幅是5.4%,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为此,张平说,“作为价格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我今天也借这个机会要作自我批评。”从发改委主任的自我检讨中,我们得窥在过去的2011年,工资出现了上涨,但是幸福感没有相应的上涨的原因之一。这也警示在刚刚开始的2012年,政府应该把控制CPI涨幅的工作做得更好,不要继续让CPI偷走我们的幸福感。
要让幸福感和工资一起涨,还必须注意到体制外职工的工资收入增长情况。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职工收入增长的难点在于如何提高非编制内、非事业单位、非公务人员、非央企人员的收入水平,因为体制内职工能受益于政策,但体制外职工就容易被“遗忘”。这就要求政府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要分好蛋糕,要防止“政府能掌握的部分涨,而私营企业“不涨”的现象,应通过推行劳资双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等措施强化“体制外”职工工资制度的健全和落实,保证他们的口袋也鼓起来。
让幸福感和工资一起涨,这是百姓的期盼,也是政府的责任,对此,我们既心怀期待,又拭目以待。(苑广阔)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