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牛奶盒制成2000张嘉宾坐椅
——— 开幕式开园仪式幕后故事揭秘
芬兰馆“冰壶”宛若一座水中的岛屿,外墙上覆盖着25000片环保材料制成的鳞状物。(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一场大气恢宏的开幕式和一场简洁新颖的开园仪式,正式宣告上海世博会启动。4月30日晚璀璨亮丽的“世博之夜”和5月1日清风拂面的“世博之晨”,引发热烈反响。上海世博局副局长胡劲军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揭秘本届世博会开幕式、世博园开园仪式筹办过程中的幕后故事。他说:“世博会是一个浓缩的‘地球村’,世博会开幕式和世博园开园仪式也力图‘集世界智慧,展文明精华’。”
中外携手,“点亮”世博
著名的澳大利亚DAE团队与中方合作设计了开幕式室外多媒体焰火表演;美国音乐界成就卓越的艺术家昆西·琼斯与中国音乐家谭盾联袂创作世博歌曲;外国小朋友与玉树震区孤儿同台演出……这些都已成为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留给中国与世界的难忘场景。“珠联璧合的中外团队,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和谐的创作模式。”胡劲军坦言,比如中国元素如何运用于焰火、音乐及灯光的深入探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演出,是中外导演团队之间思想火花碰撞的结晶。在4月30日晚的演出中,人们不仅欣赏到了昆西·琼斯为歌曲加入的上海方言“我”“你”的发音。谭盾所推崇的乐器“水鼓”,也一展独特魅力。
一次性投入,可循环使用
“中国筹办世博会以来,一直秉持践行低碳、环保,本届世博会开幕式、世博园开园仪式从设计之初就讲究‘一次性投入、可循环使用’。”胡劲军表示。
他说,仪式和文艺表演的耗材使用,尽可能选择无污染、低能耗、可再生的材料。比如,开幕式上2000张嘉宾坐椅,是利用废弃牛奶盒再生制造。开幕式的节目单、节目册和手提袋等也均为环保再生品。“开幕式的舞台上没有任何泡沫塑料,因为它不可降解。”胡劲军说,包括演员服装在内,都尽可能进入循环利用程序。
他说,我们希望开幕式上绚烂的灯光喷泉焰火表演不是“昙花一现”。他透露,在开幕式室外演出的内容策划上,已考虑到将演出精华部分,转变为世博园区今后夜间演出的保留节目。在场地建设方面,例如喷泉等,也尽可能为世博会后的黄浦江景观节目预留了硬件设施,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和浪费。
多亲民,少扰民
胡劲军透露,为了尽可能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开幕式上依然有一些设想中的精彩瞬间被“忍痛割爱”,无缘与全球观众见面。
据了解,在原先的开幕式焰火燃放方案中,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都将绽放绚烂烟花,在江面上形成相互辉映的视觉效果。但是,这意味着需要长时间同时封闭两座大桥。“如果这样,上海市民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毕竟这是民众每天赖以往返的交通要道,我们最后决定放弃南浦大桥桥面以上的焰火效果,取而代之的是桥洞下方的瀑布焰火。”胡劲军说。
他还透露,原计划中多达18次的封江彩排,最终被“瘦身”为6次至7次,平时的演练也大部分迁至市郊的一处人工湖进行。彩排“瘦身”的理由是为了更少地影响到整个流域、乃至长江口的交通运输。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其实也是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体现与实践。”胡劲军说。(据新华社上海5月1日电记者 许晓青 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