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两个人的问题吗?在《牵手》和《中国式离婚》后,有着“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之称的王海鸰,再次挑起婚姻这个最新鲜也最陈旧,最温馨也最惨痛,最丰富也最乏味,最给人安定感也最折磨人的话题。王海鸰延续了她一向“冷静而近乎残忍”的手法,再现婚姻硝烟弥漫的生存状态。只不过这次在新作《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她提出了新的质疑。
“我对这个作品最满意的地方,在于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点,从城乡差异来写婚姻,从而给了它一个广阔的背景。”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王海鸰说,和《牵手》、《中国式离婚》等都不同,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俩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
相比“离婚”,“结婚”并不轻松
记者:以前,不少人看《牵手》和《中国式离婚》时,都觉得比较沉重。相比之下,《新结婚时代》阅读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一些,有不少幽默调侃的成分。这是因为您对婚姻的看法有什么改变吗?
王海鸰:其实,如果说到沉重,这个故事远远超过《中国式离婚》。事实上,小说在《当代》发表时,我看到编辑的导语,说我把生活解剖得“透彻而近乎残忍”。小说主要的一对夫妻:小西是在北京的知识分子家庭长大,建国则来自贫困的沂蒙山村。两个家庭的巨大差异,使得原本相亲相爱的小两口,常常为了各自家庭所不同的生活、价值、处事等观念发生争吵。它和《中国式离婚》相比,背景更广阔,而且更残酷。因为他们的悲剧完全不是因为他们俩人的原因。
记者:在书中,您讲述了两代人的三种“错位”婚姻,除了主人公的婚姻外,还有顾小西父亲的老少恋以及她弟弟的“姐弟恋”,您想通过这些“错位婚姻”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婚姻启示呢?
王海鸰:为什么叫新结婚时代呢?以前,我年轻的时候,结婚、离婚,都是要经过组织批准的,根本不是你个人的事情。离婚也备受歧视,要被议论,但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做各种选择,你不结婚,可以,不要孩子,可以,哪怕你是个单身妈妈,只要你不违反法律,不侵犯他人,基本上都可以得到认可了。
我觉得婚姻的本质应该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人在经济上,感情上,性上,组成一个小小的联合体,但事实上,现在的婚姻还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在小说里,我通过主人公发了顿牢骚,说我们现代吧,是现代不到美国的分上,传统又得不到传统的好处。作为一个作者,我不评判,只是把我想到的,思考到的,写下来,也希望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婚姻环境更为科学,更为宽容。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