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症成了都市“流行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患上职业倦怠症后,一些人会对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产生一种厌倦感,从而引起了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诸如身体疲劳、情绪低落、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淡漠、工作效率低下等。
“不是产生对工作万般厌恶或达到无法工作的严重程度,一般这类人是不会去找心理医生咨询的,因此来医院咨询或诊断的这部分患职业倦怠症的患者已经到了严重期。而事实上,潜在的职业倦怠症的轻、中度症状已经悄然在一些上班者中流行。”哈尔滨曲伟杰心理学校心理专家曲伟杰说。
日前,哈尔滨曲伟杰心理学校曾对我省的乳品制造、家电销售、学校等三家单位的2081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心理调查。在职业能力调查中的工作倦怠一项中,80%%的人已经到了自己的职业倦怠期,其中一些人即使没到爆发期,也为期不远了,他们都感到自己对工作有困惑和问题,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怎样做;无端担心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到对自己工作的满意程度;对职业发展迷茫,困惑自己究竟会走向何方,对前途缺乏信心;开始抱怨所在单位的人事、组织结构,将责任归咎于同事等。
记者从该心理学校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哈市女孩刘某是去年7月份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了与所学新闻专业毫不搭边的某事业单位审计部门工作,因为要重新学习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她不得不报学习班重新学习。本来就学习成绩一般的她,重新投入学习中,由于担心不能胜任工作,她渐渐对工作产生了厌烦。在工作中出了几回错后,她不愿再去单位,一说上班就哭,其父母只好将她送往心理诊所治疗。
曲伟杰对记者说:“职业倦怠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职业人在工作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刘某的例子是典型的症状之一。现代人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工作8个月就开始对工作厌倦。产生职业倦怠的人会出现失眠、焦虑、烦躁等生理上的反应、心理上的不适以及行为上的障碍,若不及时处理或找专业人士进行治疗将会给自己带来不可预料的伤害。”
职业倦怠频发工作环境是主因
“家长投诉教师体罚孩子、警察在审讯中无故打伤人……”以往的舆论,总是过多地强调从教师、警察的个体人品上去评价这些人的做法,很少去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类情况。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职业角色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并进而产生的职业倦怠也是造成这类“恶性事件”的“罪魁”之一。
心理医生张一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工作和生活的“过劳”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而心理过劳的现象远远多于体力过劳,这就使职业倦怠症在现代职业领域中广为“流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