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爱永恒 | 对话徐华翎:使命感与理想世界

2020爱永恒 | 对话徐华翎:使命感与理想世界
2020年04月09日 16:52 新浪女性

2020年伊始,由于疫情的原因,涌现出许多勇敢的女性形象,有逆行而上的医护女战士,也有细心保护全家的平凡妈妈,不论大爱还是小爱,关于女性温暖的故事一直在发生,新浪女性专访对话艺术家徐华翎,感受她眼中勇敢有担当的女性力量。

  她拥有专业的学院背景,

  作品曾在大大小小的展览中多次亮相;

  她的作品细腻淡雅;

  对于人物神韵的把握更是炉火纯青;

  她就是当代工笔画最受关注的艺术家之一——徐华翎 

  从执拗女孩到艺术家 对艺术爱的纯粹

  1975年,徐华翎出生于中国黑龙江,一直以来对艺术的浓厚的兴趣使她在高中时就开始全面接触这个领域并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进行绘画基础的专业训练。之后她顺利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获得中国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从小就比较倔强的徐华翎,从开始接触绘画开始,她的执拗和倔强就是跟画面“较真”。我属于特别较劲的人,属于不太爱听别人说什么的人,有的时候这边耳朵听进去,那边耳朵就冒出去。如果从学生时期开始算,徐华翎作品的风格变化还是挺多的,但好像大多数作品中都有一片留白的空间,少有那种充实、拥挤的画面,到了近些年的创作就越发明显了。 

《花园1》 32 x 42cm 绢本 水色 2019《花园1》 32 x 42cm 绢本 水色 2019

  “创作中喜欢留白,这可能是我有点执拗的审美,这种空白让我觉得画面中有了呼吸的出口。”徐华翎对新浪女性解释道。而这种感觉在生活中也是一以贯之的,徐华翎家中的家具、家饰颜色、质地都是朴素、简单为主,有时也会有一两块纯色点缀其中。素白墙、水泥地,室内同样有大面积的留白,如果一面墙陈列摆放了物件,那另外一面墙徐华翎就更希望它一直空着。 

《花园2》 28 x 60cm 绢本 水色 2019《花园2》 28 x 60cm 绢本 水色 2019

  徐华翎作为当代工笔最受关注的艺术家之一,与传统工艺相比她的作品中融入了较多其他绘画的语言元素,如水彩画水色造型方法对于渲染技巧的丰富等等。 

《若轻3》 240 x 130cm 绢本 水色 2015《若轻3》 240 x 130cm 绢本 水色 2015

  在目前大家都在追求快速化和符号化的过程中,徐华翎坦言,工笔画的工作量还是蛮大的,之所以还一直在作这个,也是因为享受创作的状态。“小时候已经有迷恋细节表现的苗头,到后来好像是彻底找到释放的方式了,在创作中的一遍遍晕染、勾描,那种感觉很踏实,工作中时间不经意的流逝也让我满足。”因为对工笔画的热爱,徐华翎也一直在坚持工笔画的创作以及在工笔的范围内不断地尝试新的表现方法。

  痴迷于表现少女 小小的身躯有大大的能量

  徐华翎最初被大家熟知是2003年创作的“香” 系列,这一系列表现了青春期的女性身体,她没有落入俗套的描绘庸俗的社会百相,而是从少女的内心出发,用干净纯粹的笔触描绘出少女身体的某一部位或背影,在她眼里“简单”和“纯粹”在少女身上体现的最为淋漓。 

《香》 徐华翎 160×100cm 2012年 绢本水墨设色《香》 徐华翎 160×100cm 2012年 绢本水墨设色

  看过她作品的人都会觉得,仿佛一缕清风缓缓从面前略过,留下了淡淡的香气,有种想伸手去抓住那素雅之美,然而却从指缝间散去的飘渺感。 

《窗外3》 105 x 85cm 绢本 水色 2019《窗外3》 105 x 85cm 绢本 水色 2019

  徐华翎痴迷于表现少女,在她看来这个年龄保有一种青涩感。女性拥有的不仅是柔美与纯真,当专访中被问到关于年轻女性的印象,徐华翎说:“女性拥有勇气与担当,正如最近参加抗疫一线的众多90后女孩儿,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脸上的压痕、汗水以及淡定面对灾难的微笑,还有因为频繁消毒,佩戴手套的略带肿胀发白的双手,确实令人动容。” 她能感受到女孩们内心对自己职责的使命感,如果所有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都富有这种使命感的话,那真是一个理想的世界。

  大爱无性别区分 全身心投入热爱的事业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以往的平静生活,聊到“爱永恒”这个主题时,徐华翎表示:“我其实一直没有特别区分不同性别在这次对抗疫情当中的不同。个人的体会是对这次疫情当中各种群体的共情心,1月份疫情之初是以武汉为主的湖北人民;之后是由衷感动于奔赴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疫情到现在已经是扩展至海外各国几乎无一幸免;最近也是体会到在外漂泊的留学生群体的不易。”全球疫情下,爱无性别区分,爱更无国籍区分。 

  在“宅”家的日子里,徐华翎也有条不紊的安排着自己的生活,从不会做饭到安排一家三口的饮食;从面对面授课到对着电脑给学生上网课;从接送女儿上下学到在家协调女儿的网课和作业。无论是教育子女照顾家庭还是面对自己的事业,徐华翎都认真而投入。

  爱是无谓性别永恒的主题,愿每一位女性都拥有使命感,找到自己愿意真心投入其中的事业,为之付出努力,并充分享受这个过程。

  新浪女性采访全记录:

  新浪女性:2020年在全民对抗疫情中,关于女性温暖的故事一直在发生,结合自身,您对于“爱永恒”这个主题怎么理解? 

  徐华翎:我其实一直没有特别区分不同性别在这次对抗疫情当中的不同。个人的体会是对这次疫情当中各种群体的共情心,1月份疫情之初是以武汉为主的湖北人民;之后是由衷感动于奔赴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疫情到现在已经是扩展至海外各国几乎无一幸免;最近也是体会到在外漂泊的留学生群体的不易。

  可以说在这次疫情中几乎所有人,以及各行各业无一不受到影响,同样的每个国家也无法独善其身。

  新浪女性:最近一段特殊时期,社会中展现了很多勇敢的女性形象,引发人们对于女性力量的思考,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徐华翎:这次各地疫情救援一线的医护人员,其中大量护士都是女性。对她们的报道很多,时间长了现在脑海里印象清晰的不是某个事件或者文字,而是图像,很多年轻护士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脸上的压痕、汗水以及淡定面对灾难的微笑,还有因为频繁消毒,佩戴手套的略带肿胀发白的双手,确实令人动容。

  我的表妹也是一位重症病房护士,由于我中学到北京求学,不在一个城市生活我们也多年未见,印象中的她还是小时候不谙世事的样子,听我妈妈说她在一月底就被派到武汉了。我能想象到在最初医疗物资严重匮乏,以及医患比极度失调的情况下,她当时在武汉会有多么辛苦。但两个月之间回复给亲人为数不多的信息中,都是类似“我挺好的,不用担心”这种宽慰的话。

  新浪女性:您的作品中有很多表现少女形象,目前在抗疫一线也有很多的90后女孩儿,会给您之后的创作带来新的灵感吗?想对这些女孩儿说些什么?

  徐华翎:以前觉得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好像要扛起承担社会责任的重担有些困难,事实证明我狭隘了。

  看到这些坚守在一线的年轻女孩,能感受到她们内心对自己职责的使命感,我想如果所有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都富有这种使命感的话,那真是一个理想的世界。

  新浪女性:您认为对现代女性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徐华翎:能找到自己愿意真心投入其中的事业(可能是职场的团队协作,或是自己独当一面,也可能是投入到教育子女照顾家庭),为之付出努力,并充分享受这个过程,我想是最重要的。

  新浪女性:目前大家都在追求快速化和符号化,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您能够一直坚持去做工笔画的创作?

  徐华翎:说实话,工笔画的工作量还是蛮大的,我觉得还一直在做这个,也是因为享受目前创作的这个状态吧。小时候已经有迷恋细节表现的苗头,到后来好像是彻底找到释放的方式了,在创作中的一遍遍晕染、勾描,那种感觉很踏实,工作中时间不经意的流逝也让我满足。

  我的性格不擅交际,更喜欢一个人宅在家里,工作的时候也喜欢把门关上,放一部播过无数遍的电视剧作背景音乐,好像是有一个或几个熟悉的人在陪着我工作,在这样的小空间里弥漫的是我熟悉也能控制的气场,这会让我感觉非常放松。如果外出的话,我也会尽量给自己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所以一直以来我作品中呈现的大都是这种安静、放松的状态。

  新浪女性:创作中有很多留白的部分,是不是喜欢以简单而直接的方式去表现内容?您在作品中这样的创作来源是否也跟您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关?在生活中您会有意识的去做减法吗?如果有,会有什么的举动去实现呢(断舍离)?

  徐华翎:创作中喜欢留白,这可能是我有点执拗的审美,这种空白让我觉得画面中有了呼吸的出口。如果从学生时期开始算,作品的风格变化还是挺多的,但好像大多数作品中都有一片留白的空间,少有那种充实、拥挤的画面,到了近些年的创作就越发明确了。

  生活当中这种感觉确实也是一以贯之的,家具、家饰的颜色、质地都是朴素、简单为主,有时也会有一两块纯色点缀其中。素白墙、水泥地,室内同样有大面积的留白,如果一面墙陈列摆放了物件,那另外一面墙我就希望它一直空着。

  以前外出会非常喜欢逛一些跳蚤市场、二手店、家居饰品店之类的,往家里不停的搬东西,那时候可能有些恋物癖。近十年来,除了生活必需品,几乎很少去买无法消耗掉的东西。这样导致每增加一件东西的过程也会有些纠结,我会反复的想我是不是确实需要它。

  新浪女性:全民“宅”在家的这段日子,您如何安排每一天的生活?这段时间对您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分享一下最大的感受?

  徐华翎:每天的生活分为几部分,协调女儿的网课和作业,整理我自己的工作,做饭。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开始做饭了,上学时也偶尔简单的做做饭,喂饱过自己,毕业至今的十七年就再没下过厨。

  我记得1月底回到北京之后,还曾经叫过外卖,后来越来越严峻的疫情信息,迫使我只能自己做饭了。每天都盘算着怎样尽量在一家超市,一次买齐三口人两三天的食材,并且做到最好不重样。托现在发达的网络资源的福,我从弄明白生抽和老抽的区别开始,最后发现只要用心去做,做出来还能吃的饭也不算太难。

  另外就是体验了如何上网课,在工作室面对电脑给学生上课,这也是从未有过的体验。往往在同一时间,女儿也在另一边的卧室隔空和班上的小朋友们一起上网课。这场景还挺魔幻的,好像疫情虽然推远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却始终也无法推远人与人之间的影像距离,或者说精神距离。这和十七年北京的非典完全不同。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原创

新闻排行榜

原创视频

公众号

官方微博

美图精选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