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美容 > 正文

专家试用10款眼霜 谁是真正抗老高手(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8日00:16  太平洋女性网

  导语:眼周可以说是脸部肌肤最容易开始显现老化变化的部位,所以适当正确的眼部肌肤保养不但可以让眼部肌肤看起来更健康年轻,对于延缓眼部肌肤老化也有一定的效果。

  眼部肌肤需要细心呵护

眼部肌肤需要细心呵护
眼部肌肤需要细心呵护

  由于眼部肌肤比较薄,皮下组织比较少,加上整天的眨眼及各种脸部表情和动作都会牵扯到眼周肌肉产生纹路,于是长期下来眼周肌肤会比脸部其它地方容易产生静态细纹及动态皱纹(鱼尾纹及眼下纹)。此外,现在很多人普遍有长时间盯着计算机屏幕和电视而产生用眼过度的情形,再加上现代人常有鼻子或眼睛过敏或异位性皮肤炎的文明病,还有现在很多女性由于过度的眼部彩妆及卸妆于是容易产生黑眼圈、眼部浮肿及肌肤暗沉、敏感及干燥的现象。最后在脸部的老化过程中,多余的皮下脂肪也会堆积在眼下而产生眼袋的情形。所以眼部是最容易出现老化现象的地方。

  眼部肌肤保养品的分类

眼部肌肤保养品的分类
眼部肌肤保养品的分类

  眼部保养品依剂型清爽度及滋润度可以分成眼露、眼胶、眼膜、眼部精华液、眼部精华乳及眼霜等种类。越前面的产品通常越清爽舒缓度越高,越后面的产品通常越滋润保湿性越强。通常来说,年轻人比较喜欢清爽度高的产品,而熟龄肌肤的人比较喜欢滋润度较高的产品。如果以抗皱淡纹的保养目的而言,滋润度较高的产品效果通常会比较好。而眼膜就像是面膜一样是比较属于加强型的保养品,并不需要天天使用。此外常常会有人问到是否用了这些眼部保养品会容易造成眼部小肉芽或脂肪球(粟粒肿)的情形,其实只要使用时不要过度搓揉眼部肌肤而且平时尽量不要让眼周产生干燥刺激或微小伤口的情形,这些眼部保养品通常不会造成这些问题的。而在使用眼部保养品时,个人比较建议用垂直压按的方式来做,而不要用平行涂抹的方式来进行,如此可以减少因人为因素而产生肌肤受损的情形。

  眼部保养品的真实面

眼部保养品的真实面
眼部保养品的真实面

  以目前的化妆品科技来说,眼部保养品对于改善眼部干燥性细纹所能达到的效果是最有效最明显的;次之是眼部周为轻微肤色暗沉及眼周浮肿的缓解;最难处理的则是黑眼圈、眼轮匝肌肥厚所造成的眼下卧蚕、动态性皱纹、眼袋及眼周肌肤松弛等现象。后面这几种问题几乎都是要靠医学美容处理或整形手术才能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现在很多眼部保养品都宣称添加了很多特殊成分可以达到抚平眼周纹路、抹去黑眼圈、消除眼袋及去除老化松弛的效果,以目前文献资料来看这些林林总总的成分大多数都很难找到左证的数据,即使有数据可信度也常常有问题。所以我是建议消费者要用比较理性的态度来审视这些神奇诱人的效果广告宣传,在购买眼部保养品前一定要先知道自己所想要改善的目标是什么,到底这些目标是否可以藉由保养品来改善,否则花了大钱买了一堆产品用来用去可能只是擦心安的。毕竟保养品在产品定位及本质上是不可能达到像药品或医疗处理所能产生的效果,这点也是大家要了解的。

  眼部保养品的选择

眼部保养品的选择
眼部保养品的选择

  由于眼周的肌肤较薄较脆弱,比较无法承受外界环境过强的刺激,于是使用到不适合的产品常常会产生泛红、干痒、过敏或脱屑的湿疹反应。所以选择眼周保养品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如果可以的话:成分单纯不要添加过多的额外成分(如植物萃取物、香料、精油及色素)是最基本的要求;此外,少添加容易挥发的溶剂或多元醇模拟较不会产生熏眼的不适反应;再来的话就是能添加一些在学理上比较有明确理疗效果的成分,以达到保养眼部肌肤的目的。像是维他命A及C还有其衍生物、维他命B3及B5、天然保湿因子、Kinetin、高分子保湿成分、保养性高的植物油脂及温和度高的有机酸、美白成分和抗氧化剂……等等,都是对于眼部肌肤会有正面帮忙的相关物质。至于现在很多厂商喜欢添加的植物萃取成分及生技性成份(生长因子及细胞激素),实际的护肤效果及长期安全性都还没有明确的数据,是否值得使用含这些成分的产品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总而言之,眼部肌肤的保养跟脸部保养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拥有正确的保养观念及选择正确的保养品,才是对于眼部肌肤最好的呵护。想要吸引众人的目光首先就要从双眸的保养做起。而想要拥有一双美丽的双眸,眼周肌肤的保养则是重要关键,只要循序渐进日起有功,拥有神采的双眸将不再是梦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美容吧】 【美白吧】 【护肤吧】 【新浪女性吧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