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成都汇集鞋企110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了30余万人,年产皮鞋1.2亿双,高峰时年产值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而其中70%-80%为出口型企业,大多以出口俄罗斯为主,是中国最大的成品女鞋采购地和贴牌女鞋采购地。但在俄罗斯大力打击灰色清关的背景下,鞋厂订单大幅下滑超过一半。成都鞋业面临生死关头。
11月5日早上8点,平日车水马龙的广州站西鞋业商圈异常安静,只有一幢用红色幕布围蔽的大楼传出隆隆的电钻声。那里,聚集了50多家大大小小的女鞋生产企业,他们都是以出口俄罗斯为主的成都外贸型鞋厂。
“待会有个法国人过来看版。”王娜说,作为成都双流某外贸鞋厂的总经理,这半年来王娜为了订单四处奔波。
据了解,目前成都汇集鞋企110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了30余万人,年产皮鞋1.2亿双,高峰时年产值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而其中70%-80%为出口型企业,大多以出口俄罗斯为主,是中国最大的成品女鞋采购地和贴牌女鞋采购地。
但在俄罗斯大力打击灰色清关的背景下,鞋厂订单大幅下滑超过一半。“成都鞋厂发展到今天,如果不在广州建立出海的码头,在俄罗斯市场的转型中,就会被淘汰。”成都市制鞋产业协会常务会长彭军表示。
渠道求解
彭军口中的“出海码头”指的是11月21日将在广州正式运营的成都女鞋工厂出口订货中心。据了解,该中心由四川西部鞋都产业运营有限公司(下简称“西部鞋都公司”)和广东新濠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进场的唯一条件是成都当地的外贸鞋企。
记者了解到,过去成都女鞋的出口方式主要是依赖北京、新疆等传统边贸口岸的中间商渠道,中间商以部分订金赊入女鞋,然后转手倒卖到俄罗斯获取利差,平均每双可以分得毛利的20%-25%,而鞋厂获得的利润仅仅为市场销售价的2%。
今年3月,40余家成都鞋企首次以“中国女鞋之都”赴俄罗斯参加莫斯科国际鞋展,实现了200万双鞋的订单,价值约3000万美元。
“展会只是一时的救命稻草,建立长期的产销渠道才是根本。”彭军说。
成都市商务局局长郭启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表示,尽管莫斯科鞋展上的签单给成都鞋企带来一定帮助,但“成都鞋企在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接单能力,都有需要进一步推动的地方。”
“广州是全国出口鞋的一个重要集散中心,这边的机会应该会很多。”王娜表示,8月份从同行中了解到广州将建立一个专门为成都鞋企打造的出口中心后,她便多次要求公司的设计团队更加关注国际的设计潮流。
但彭军也坦言,全国集散中心意味着竞争的加大,“不仅是广州鞋,温州鞋、泉州鞋都会往这边来的。”同时,彭军也指出,成都女鞋的主战场还是在俄罗斯,“尽管受到灰色清关的重大打击,整体市场下滑了,但成都的女鞋仍然占据了莫斯科市场份额的40%-50%。”
“灰色”扩张
事实上,成都鞋企十年的发展史上满布“灰色”。
王娜的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为国外的鞋企做贴牌生产,“刚开始的时候是我们接单,然后外包给外面的工厂来做,但后来我们发现外包往往质量不过关,于是我们就自己建厂了。”
2006年9月,王娜在双流蛟龙工业港建立了自己的女鞋生产工厂,2007年产鞋7万多双,“那应该算是最好的时候了,去年由于金融海啸我们的单稍微下降了,但也有6万多双的样子。”王娜说。
但在王娜看来,更大的打击是来自俄罗斯方面对灰色清关的打击。
今年6月29日,俄方进一步加大对“灰色清关”的严厉打击,对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采取无限期关闭,10余家外销鞋企货物被扣,经济损失高达1亿元人民币。
“过去俄罗斯打击灰色清关是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它不是持续性的,因此我们的工厂存有侥幸心理。但这次俄罗斯是从源头开始抓,它把非法经营的市场给关闭了,市场关闭了就意味着交易的平台失去了。”彭军对记者表示,原有的对俄贸易物流体系已经全面瓦解,多数外销工厂的订单生产都不得不被迫中止,部分企业甚至面临货物已生产却无法顺利交货的窘境,涉及成都鞋企逾300余家,初步估计累积损失至少超过一亿美元。
王娜也对记者表示,今年其公司接到的订单只有去年的一半左右,“大概两三万双,客户(中间商)的资金回笼不了,不敢多做。”
彭军表示,现在由于要走白色清关程序,关税增加了百分之十几到二十,所以俄罗斯市场萎缩了将近一半,“过去是走私行为,价格低廉,但走白色清关的人还是会跟鞋厂下单的,只是这个单量不能支撑我们庞大的躯体,我们要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外贸渠道。”
“地区专营、工厂直销,通过大力开展订单贸易,形成‘以广州为展示窗口、以莫斯科为出口终端、以成都为生产基地’的产销模式,最终有效规范成都鞋业的出口渠道。”潘宏伟认为借道广州的市场模式将成为成都女鞋乃至于成都所有出口型鞋企的未来转型方向。
但王娜对记者表示,目前其公司还是会以维持旧客户为主的,“毕竟那一块的量也不少”。
“当市场在转型的时候,工厂和中间商都要适应它。于是中间商变成服务商,中间商从过去靠利差生存的企业变成服务型企业。”彭军说。
相关专题:中国鞋企面临生存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