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Cabbeen-文化艺术沙龙现场嘉宾畅谈跨界与混搭(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15:33  新浪女性

  主持人:卡宾先生同意吗?

  卡宾:我基本同意,因为我们做服装设计不仅是艺术领域认可还要市场认可。你的设计人家不认可你,你很难说在艺术上有多高的造诣。

  刘元风:我同意李教授的说法,社会是多元的,任何奇装异服也好,异端也好都应该包容,因为他可能是一个新的创造点的开始。现在,其实各个领域都有点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的角度迈进。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城市建筑、街道广告铺天盖地,甚至有的城市里面霓红灯广告遮盖住建筑,你根本看不清是什么建筑,只是广告,所以广告和建筑的混搭已经超出我们服装设计的混搭,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大步流星的趋势,这是我们任何人都阻挡不了,这是未来的态势和理念,我们只有跟上趋势,服装已经走到前面,但是我们还可以从建筑界上吸收灵感,进一步的跨界和混搭。

  主持人:苏芒女士您是时尚媒体界的,媒体界不仅有市场作用,也有责任作用,什么是值得推荐给我们受众的,什么是不值得推荐给我们受众的,关于跨界有的人认为是非常好的艺术方面的尝试,也有人认为这实际上就是在经济方面或者是市场运作方面的炒作,您从媒体行业怎么来理解和分析这两种可能性?同时又责任性的推荐给我们受众。

  苏芒:你问了一个智慧的问题,也是很难回答的问题,我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还是一个标准,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标准,时尚也是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第一时尚必须是美的:第一他的创作者是为了美而创作的;第二可以带来美的感受;第三个为买单的人获得他想的感受。在时尚媒体推介当中本着这三条原则知道什么是我们该介绍的,什么是不该介绍的。《时尚芭莎》从推荐设计师到今天已经持续了7年之久,我们一直坚持不懈的用了很多版面,很用心推介,包括每一次的时装周,包括王敏。我们推荐祁刚并不是因为他是中国人,而是因为他有艺术才华,艺术造诣很高,自己的追求很正确,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需要什么?他没有钱。我们包括像《时尚芭莎》这样一本有着143年历史的杂志,它不生产衣服,也不生活首饰,为什么能活在这里?就意味着你即便做多少广告又能保证多少人走到你店里面?即便有多少人走到你店里面去有多少人买你衣服穿,这个全球下来也不过百万千万。

  作为一个既要有国际水准,又要有时尚情怀的媒体,我觉得我们《时尚芭莎》做的这几年得了一些收效。现在很多明星穿上中国人设计的衣服走向了国际红毯,现在有若干时尚名媛肯花钱埋单,对于我来讲我是态度鲜明的人,任何赞美都不如花钱买看上的作品。他们说一个国家有没有好的设计师,要看这个国家有没有成熟的消费者,消费者愿意为设计买单。

  主持人:消费者认同是一种表现方式,当然还有其他的表现方式,我们请教一下卡宾先生,刚才苏芒解释的时候消费者有一定的力量,在今天跨界与混搭的时候,会不会担心某种实验不会被消费者接受,这种担心面前的时候,你怎么来改变自己觉得很美妙的主意?

  卡宾:我听了苏芒的话一直在想,前端时间王主席推荐我参加纽约时装周,很多媒体问我你的作品是不是征服了纽约时装周?我觉得这种说法很假,我在那儿有一个店,让老外买衣服这叫征服。我觉得不能说我们征服他,你花钱到我店里面买衣服,这是征服,所以我在纽约有一个小店,有很多老外去买,看到有中国人的作品他很惊讶,愿意花钱买,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认可。

  主持人:是因为你的跨界与混搭征服他们吗?还是其他方式?

  卡宾:比如说在时装周里面有一些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文字、《兰亭序》用在我的服装里面。很多人说中国服装设计是抄袭的、服装是廉价的。我们中国五千年服装作品有没有抄袭你?我们民族是有五千年的文化,我们有很多的元素可以应用,所以在跨界与混搭里面我们元素是很多的,我们有优良的传统,只是通过各界艺术家怎么样去表现,去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就会有很多的新思维,作为我们创作的源泉。

  主持人:我希望您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我们继续讨论?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送卡宾先生。接着我们回到三位台上嘉宾,来问一下李教授,刚才有《兰亭序》包括在时装当中,其实这也是一种混搭,在美术界会不会有更多的这样的设计和理念?我不知道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怎么样再进一步?我想简单的套用和挪用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进一步把它的精髓放在跨界与混搭里面却不是一件易事。

  李木:有的时候设计和创造是不能够通过理性推理和逻辑推理完成的,它需要潜移默化的形成,拔苗助长会适得其反。现在文化对我的全方位熏染成为我现在的走向,有很多人说你现在油画怎么像中国画了?我很高兴,这是我与生俱来的东方模式。我谈一下我对成功的看法,刚才业界两位嘉宾谈到了市场,这是硬道理,就是你衡量一个设计师成功与否的标准,但是我觉得任何标准还有两个层面:第一再好的艺术当它发展到登峰造极的顶端的时候,衰败之势随后就到,美术界就是这样,当这个艺术市场特别好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下一步我面临的是什么。第二个就是关于艺术标准唯一性的问题,这是设计或者是美术创作的大忌,任何标准成为单独、唯一、不可更改、触及的状态,在全世界的推广就面临死亡。

  苏芒:我很同意李木先生的看法,我刚才讲的是时尚而不是艺术创作,毕加索的油画再过去一百年是很值钱的,而我们衣服到下一季就不愿意穿了,设计师和艺术家设计师生产的是消费品,而艺术家生产的是艺术品,所以我才讲了这个,对于艺术而言我很赞成您的看法。

  主持人:面对教育而言,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而且市场有自己的选择,与此同时您作为一个学术带头人,为我们学生在学习方面有很多艺术追求,我不知道“跨界与混搭”怎样在教育中给学生一种真实和高尚的标准?这个标准怎么建立起来?

  刘元风:在教育当中也存在刚才两位说的问题,有的学生追求市场价值,有的学生追求艺术价值,我个人认为这两种价值应该共同存在,服装不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我认为这两者兼而有之是最好的。当然同时存在也是可以的。我们混搭和跨界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就有一个责任,有一个社会责任,比如说我们今天的环保,节约能源我个人一直在考虑,我觉得从发展的角度来讲,节约资源的角度来讲,作为设计师也好,作为各种设计都一样,如果你没有原先的好就不要设计了,我这个观点可能对于设计师来讲不会很同意我的意见。我们要的是好的设计,而是真的大众觉得比原先还好我们就设计,这是未来我们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主持人:说到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我知道李教授有这样的烦恼,因为有的时候你们觉得好,大众欣赏起来不一定完全肯定,但有的时候你觉得随意之做受众如此欢迎,是不是跨界与混搭出现这样的现象?

  李木:我们学校吴冠中先生有一个比喻什么是好的东西?他的理解是两条,一是专家点头,二是群众鼓掌。所以我想这大家可能也不能忽视群众的位置,大家谈消费者,消费者还包括没有花钱购买的群体,因为他们拥有的是口碑和评论,他们是最终掏钱的人,购物的人赖以存在的基础,有这些人才有那些人脑子一晕才买,任何忽视公众性的设计和创作可能都会遭到它应有的“报应”。

  主持人:现在请在座的观众或者是媒体同仁有没有关于跨界与混搭的问题?请您举手示意。如果没有我问一个问题,有一个企业家说过,我们做的事情在20年来全是跨界,比如说开车、摄影、写博客,但是又有人说在未来20年我们真正能够出类拔萃的人一定是能够领先一步出来跨界的人?你们怎么看待跨界与混搭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品位和欣赏方式?

  苏芒:我非常简单的来讲,我觉得跨界还有混搭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也是我们在短暂一生中尽量多的尝试应用不同体验的方式,是符合人性化的,因此我觉得它会很长一段时间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我也非常喜欢。

  主持人:非常好,有请刘院长。

  刘元风:跨界与混搭是未来的走向,因为是经济社会到了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特别是理念的包容、多元、多样的审美要求和物质要求导致的,当一个产品再好,到了一定程度都会烦。我们作为领域的负责人一定要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既是创新又要想到我们地球资源就这么多,我们环保面临很重要的考验,我们一定要考验这一点,在设计的过程中既是好的设计,又是环保、保护资源的东西,这是我们跨界与混搭最终的目的。

  主持人:再请李教授。

  李木:我觉得我们生活是多元化的社会,多元化的社会所有问题思考角度都应该是相对的,所以我自己总结了三点:第一在生命繁衍过程中生不一定比死更重要,在科学研究发明当中是不一定比非更重要,在设计当中美不一定比丑更重要。这是看待今天未来的发展。

  主持人:谢谢我们台上的三位专家,感谢我们刘元风先生,感谢李木先生,也感谢苏芒女士,让我们掌声再次感谢三位嘉宾,我们今天活动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女性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女性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