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心之助”——女性心理专业平台
文 | 心之助签约作者April 卢悦 赵悦辰
小编 | 心之助 雅倩 、April
“一个离婚带娃的女人,还能嫁给谁?!”
这个问题是我的一个朋友抛给我的,她单身,离异一年,男娃四岁。
那天我俩在一起吃火锅。我对她说,你去,先照照镜子。她差点掀桌。
我掏出手机,给她拍了一张照,拿给她看,要不是我手快,她就把我手机扔火锅里了。
“你什么意思啊你!把我拍的这么丑,你是不是就是想说,我这辈子都嫁不出去了!”
我从手机里找出前一阵子网上热传的一组照片。“这个,董洁,你知道吧?你说,她现在好看么?”
“这个……她长得还是挺美的,可是看她的表情,就觉得她挺忧郁压力挺大的,总是很紧绷的样子。”
“对啊,如果你找老婆,你找不找这样的?”朋友不吱声了。
我又翻出手机里上次和她一起做指甲的时候我们自拍的美照给她看,“你再看看这张照片里的你,虽然咱没有董洁那样清秀的五官,可是你这种快乐的状态是不是更打动人?”
朋友乐了。“行!有你的!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来来来,吃吃吃!”嘿嘿,看到她又恢复了战斗力,我也偷偷开心地笑了。
1励志都励在哪了?
曾经有好几次,我和我的这位朋友主动聊起一些明星的例子,希望给她打打气,比如贾静雯、伊能静、钟丽缇,最近的是与90后富豪订婚的维密天使米兰达·可儿。
曾经最让她感动的是洪欣、张丹峰那一对,张丹峰对洪欣儿子视如己出的态度把她看得眼泪汪汪的,“我也要相信!真爱会出现的!”
朋友每次看了这些励志明星,都会像打了鸡血一般,决心狠狠,信心满满,立志成为一个有颜、有身材、有钱、有趣的“四有”女人,可总是没过多久,怀疑、焦虑、恐惧就又会卷土重来。
假如有两个同样是追求“四有”的女人,一个是因为害怕孤独终老,急于把自己嫁出去,另一个是因为欣赏自己,喜欢自己,坚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也乐于享受更好的生活,都在努力,动力却天差地别,短期内、表面上,或许成果看起来相差无几,但一旦假以时日,进入到真正的关系中去的时候,后者内在的空洞就会露出马脚了。
“等我老了,身边没个伴,老无所依,多可怕!”
“孩子没有爸爸,没有男性榜样,能健康成长吗?不敢想……”
“我的人生,如果没有得到过真爱,就这样孤独一生,该是多大的缺失和遗憾,太不完整了!”……
有着这些想法的女人,不断恐吓着自己的女人,她再励自己的志,也只是励在了表层,内里的核心却没有实质性的提升。
一个人会遇到怎样的伴侣,乍一看是月老牵线,纯属偶然,实则这一切早已是由他的内在所决定了。
他的自我定位、自我评估是怎样的,就会找到与这种自我定位和自我评估所匹配的人;他的精神境界在哪一个层次,就会遇上哪个层次的伴侣;他有着什么样的气场和状态,他选择的人也会有相应的气场和状态。
一句话,你是谁,你认为自己是谁,你就会找到谁。
如果你想寻一个更好的伴侣,开启新的人生阶段,就先问问自己,我真的变得更好了吗?
2再婚,是机遇还是陷阱?
在一个论坛里看到一些单亲妈妈说:
“再婚需要面对的依然很多,在前一次婚姻里出现的问题依然会有,如果以为离婚就能解决问题,就会快乐,那就太孩子气啦。”
“不管男人女人,一定不要将幸福放在下一次婚姻上,尤其是女人,你一定要想好了,你初婚时的男人与你不相容,再婚的男人也未必与你相容。”
“你初婚的生活那么简单,几乎不涉及孩子、财产的问题你们都过不到一起去,再婚后,孩子财产成为大问题后,你们更难相处,别忘了,接受一个不是自己亲身骨肉的孩子并与其和平相处,是对婚姻最严厉的考验,处理不好就会演变成战争,直至解体。”
这些话虽然有的地方有些绝对,但却反映出单亲妈妈们的冷静认知——女人把婚姻当成第二次投胎的,往往最终都不能如愿,而带着孩子二婚,如果依然把婚姻当成改变命运的工具,只怕最后也被对方当成了工具,一场交易之下,只有脆弱的利益交换,没有牢固的情感联结。
更何况,重组家庭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只会比初婚家庭更多,而不是更少:
离婚所带来的心理阴影双方走出来了吗?离婚如同受伤,再婚就是伤愈后的战场,既然受过伤,再上战场难免会害怕,会退缩,经历过情感创伤的人可能会更敏感,更疑神疑鬼,患得患失;
孩子是否能够接受你的伴侣?同理,如果对方也带着孩子,你能否被接受?在一起生活后,后爸后妈要怎么当?很多带着女孩的单亲妈妈更是会担心再嫁后是否对女儿有风险;
你们还会再要一个自己的孩子吗?如果在这件事上有分歧,怎么解决?你们的孩子们能接受这个宝宝吗?
金钱、房产等财务问题如何处理?再婚男女大多会变得更加小心谨慎;
与前夫(妻)的关系也考验再婚夫妻的情感,你们彼此是否能坦诚相见,过得了、过得好这个坎?
如此种种,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以为自己曾经的痛苦都是那个渣男造成的,换个人就能救自己于水火,来个咸鱼大翻身,命运大转折,简直就太天真了,甚至于不得不说,这样想,曾经的婚算是白离了。
每一个婚姻的结束,都是各种负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不存在单方面的一手造就的情况。
比如王宝强在离婚声明中描绘的自己尽心尽职,对方十恶不赦的画面,只是他在强烈的情绪中看到的事情的一面而已。
他为什么选择马蓉?马蓉为什么选择他?他们的互动、沟通模式又是怎样的?他是否知道马蓉除了奢侈品,还需要什么?马蓉又是否走进过他的内心世界深处?——令人震惊的结局之下,是非一日之寒的复杂成因。
每一个经历的离婚的人能否面对、反思、觉察、领悟过往的一切,特别是透过事件深度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清楚自己的虚弱之处、空洞所在,清楚自己哪些地方是短板、是软肋,是防止自己再次一脚踏空,陷入恶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没有自身真正的脱胎换骨,又如何能经受得了重组家庭中对情商更高的考验呢?
3一枚单亲妈妈的自我修养
说到王宝强事件,葛优最新评论说:
“山上的狼都没害我,我就不信人会害我?人怎能比狼还坏吧?”人当然不是狼,可是当人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某种利益和目的时就会不择手段,甚至于比狼还要可怕。这样的遭遇,每一分支持、关心、怀疑、同情、猜忌、讥讽、嘲笑都是压力,放在普通人身上也是地裂,在他身上更是天崩,只求快点尘埃落定。
这“天崩地裂”的描述并不为过。
对于很看重婚姻家庭的中国女人而言,几乎每一个从离婚大战中幸存的女人,都是从自我灭亡的鬼门关前转了一圈的女人。
因此,要想重新出发,第一件事就是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用恰当的方法,帮助自己完成对过往的哀悼,好好疗伤,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有名气、有才华的宋丹丹,离婚之初都曾沮丧的觉得,“就连修自行车的老大爷都不会要我的”,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
往往外界的贬低会伤到我们,并不是因为那些话有多恶毒,而是因为,本来我们自己内在就是对自我贬低的。
所以,疗伤的重中之重,在于恢复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对自己的状态做出符合现实的评估。
可以怎么做?
1、为自己找到支持
如果你整日生活在“女人年纪大了就没人要了”,“离婚的女人都是loser,是要被瞧不起的”的言论氛围中,恐怕就只能越来越消沉。找到能鼓励、欣赏、肯定你的人,让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发挥作用,是一个女人很珍贵的智慧与能力。
2、做好自己的“安抚者”
面对人生的种种打击,我们其实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最慢的其实也是最快的”,我们只有顺应内心的伤痛,愿意正面直视它,接纳它的存在,和它对话,安抚它,理解它,支持它,激励它,教会它长大,才能真正走出过去的阴影。
相反,远离自己,投射恶意和脆弱给他人,都只会让我们在实际上继续和自己的问题在一起。一个好的离婚,就是走出“受害者、拯救者和迫害者”的三角循环,学会自我安抚与理解,跳出“弃妇”的自我意象。
3、学会“自我赋能”
练习用正面的方式和自己沟通,客观如实地跟自己对话,看到自己拥有的资源和优势。一开始我们几乎没有这个模式,所以你很可能会需要咨询师的帮助,从咨询师那里习得新的与自己对话的方式。一种新的模式要建立起来,起码需要100天时间。
要想做到上述3点,就像一棵大树需要深入泥土的根基一样,也需要内在的基础作为动力来源,这种基础就是:深度觉察自己的内在模式,治愈成长经历中原发的创伤,真正完成自我成长。
比如,容易把婚姻、把男人作为救命稻草的女人,她们的主题往往是空洞、乏味的自体与抛弃和冷漠的客体。
这样的人往往在小时候遭遇过依恋的创伤。离婚对她或者对孩子来说就是世界末日。她们在幼年往往没有得到过多少真正的爱,尤其是精神层面的爱。
没有爱,就只能冬眠。对她们来说,婚姻是她人生中真正依恋的巢穴,也是她唯一能掌控的家。对她们来说,婚姻就是她们第一次从缺乏爱的世界中醒来见到的第一个可以依赖的世界。没有这张皮,就会露出她的内在的母爱的空洞。
第二种人是失去了婚姻就会无地自容的女人,她们的主题是羞耻、挫败的自体与充满评判的客体。
婚姻对她来说就是遮羞布,一旦这个遮羞布撤掉,她就要面对过去的很多耻辱感。这些羞耻感往往来自小时候,每一次她想要主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都要被打击;或者每一次她想要自己想要的,都会被打击。
前者会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后者会影响到一个人对于付出和依恋的态度。当一个人反复用负面看法催眠自己以及他人,在上挽救的战场之前就已经被内耗到衰竭了。
所以,决定一场离婚对我们人生影响的,其实就是我们到底有没有能力面对剥皮之痛,和剥衣之痛,而这些痛苦真正的疗愈,在于童年受伤的那个内在小孩,能否得到共情、理解,能否得到治愈,真正长大。
当那些旧伤口痊愈了以后,一个人的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她会真正有能力催眠自己也催眠他人,自己是一个如何有魅力和有吸引力的人。
那时,是否再嫁已不是关键问题,因为她内在的自我已经变得完整而坚实了——这意味着,她找到了人生幸福感的“活水之源”。
自信力就是当你面对自己,面对世界的时候,你的内在对自己和对世界说的咒语。当你的自信力是正的时候,你才有可能跨入幸福的正面循环。而当它是零甚至是负数的时候,你就跨入了痛苦的负面循环。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