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你,就不会受伤,但这也是最大的悲哀

2016年09月09日 16:25 新浪女性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广告

让我们在关系中变得没有理性,变得歇斯底里,变得不可理喻,而当你觉得爱人变得“疯狂”,我们要反思,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触碰到对方的依恋警报,这往往会是关系比较危险的时候。

关注公众号“ 新浪微整形”,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关注公众号“ 新浪微整形”,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十分心理

亲近亲近

  作者|阮小勇

  为何ta总是想要“逃”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小时候,如果父母非常拒绝与我们靠近,或者是常常对我们表现出失望,那么我们长大之后往往会对亲密关系有一点点的“不勇敢”。

  比如我的一个来访者,他曾这样说:“我每次只要挨着我爸爸,他就会像被刺猬扎了一样,离我远远的,而且表现出一种厌恶、恐惧的眼神,我都不知道我小时候做了什么会让我的父亲那么害怕我。”如此这样的一种父母给到孩子的反应,就会让孩子慢慢形成回避型的依恋方式——我根本没有办法获得依恋对象的存在,我根本就不可获得,我是不被欢迎的,我是不能依靠别人的,我不能去靠近一个人,这种内在感受会在个体心中不断生长、固化。

  依恋对象的强烈需求会很快让孩子知道他们的哪些行为和要求能够引起父母的回应,哪些不能引起父母回应,甚至也会对自己有一个判断,我怎样才可以获得回应,我是不是可以获得回应,我是否是讨人喜欢的……这种人际的学习会从青少年时期一直持续到成年,通过这种方法,在彼此回应之间的复杂和精细交易的状态中,依恋关系的风格就此形成。

  我们在成年过程中,会跟很多重要他人形成依恋的关系,但不管是跟哪个人,这种依恋关系都很可能会重复我们在童年早期跟父母之间的依恋模式和依恋强度。

  比如我的来访者中,就有这样一个案例,女孩子告诉我:“我从小生活很幸福,也觉得自己很幸福,但是我现在却没办法进入一段亲密关系。这让我觉得很费解,别人都说原生家庭不幸福、有问题,才会导致我现在这样没办法建立亲密关系,但我觉得我的童年很好啊,而且父母都很恩爱。”

  一开始,她的表述也让我非常惊讶,后来我慢慢清楚地发现,她的父母之间是一种相敬如宾的状态,看似恩爱,但事实上基本没有情感回应,父母给予这个孩子很好的生活支持,但同时却没有任何关于情感的回应。因此,女孩子长大之后,没办法通过别人感受到那种温暖的感觉,或者说,她甚至不知道如何去感受,她几乎都不知道那种“温暖”的感觉是如何获得的……试想,如果一个人不曾感受,也不懂“爱”、“关心“、”牵挂“的表现是什么,那么他如何去爱别人、接受别人呢?

  以上是关于依恋的回避,所以如果你不巧也遇到了一个总是想逃,或者总是在感情中不知所措的伴侣,那么建议你耐心一点,让对方多感受一些你的“爱”与“关怀”,这样对方才能通过感受来给予你相同的回应。

依恋依恋

  总是担心“失去”的依恋关系

  我们除了会遇到“总是想要逃“的对象之外,有时还会遇到安全感很低,格外害怕分离与失去的对象,这其实就是关于依恋的丧失的恐惧,毕竟依恋的属性注定了我们肯定会担心失去依恋对象。

  分离焦虑是我们在依恋系统中遭遇危险的标准信号,这种分离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我们,比如第一次从妈妈的子宫里出来是一个很大的分离、第一次上幼儿园也是很大的分离、第一次离开家去外地上大学更是一种分离……所以在精神分析中,信号型焦虑是对自己的警告,警告我们无法抵挡的恐惧可能正在逼近我们。而分离的痛苦就是以同样的方式在警告我们个体,那种令人无法忍受的孤独感和抛弃的感觉即将要来临,这就是面对分离的痛苦。

  面对分离所带来的痛苦,任何年龄的人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拒、恳求、愤怒。对于幼年的孩子来讲,在寻找丢失重要人的过程当中,基本所有的功能都会停止,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外面找不到妈妈的小孩,他只会哭泣、慌乱,基本很少有孩子能够有理性的去做一些有助于自己的事情,即使平常我们训练孩子找警察叔叔,但在分离发生的真实情况下,大多数孩子会在第一瞬间感到恐惧和无助,他们的功能和理性都会停止和丧失,此时孩子会哭得很厉害,会抗拒任何其他人的抗拒,并且坚持要找到他所依恋得对象,坚持要他们重新回到自己身边。孩子的依恋对象、安全对象离开了,那么其他人怎么哄他都不管用,这是依恋丧失的一种反应。

  成年人也是一样,当丧失一个重要的依恋对象,当一段持久的亲密关系破裂……很多成年人都会有一种痛彻心肺、无法抑制的悲伤,甚至会忍不住在人流川息不停的路上痛哭流涕,有些人在理智丧失的当下,也许会跪下来央求对方不要离开自己,还有的甚至会因为愤怒而把对方绑起来。这些应对分离的种种方式背后,都是为了恢复依恋的纽带,去和那个准备离开或已经离开的对象保持原有的依恋关系。

  如果我们的依恋对象是可以获得且有回应的,我们就会感到很安全。但在我们的意识层面,很多时候确实很难觉察到那么复杂的情感跟心理运作。当我们一旦丧失依恋对象时,我们就会感到心碎,我们生命编织在一起的那根线被拆开了,所以丧失当中感受到的抛弃感是非常强烈的。丧失依恋对象的个体要经过很长时间才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想要去向外探索、寻求的迹象。经常有些人被分手、被离异之后,很多亲戚朋友就会劝他赶紧出去找,出去认识新人,仿佛“新欢”真的是治疗失去的良药。但其实,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用一段时间来疗伤,一定程度的痊愈之后他们才能重新获得“安全的感觉”,从而拥有向外界探索、寻求的动机和渴望。

  有时候,我们会很强烈地渴望找回曾经依恋的特定他人,渴望寻回那些旧日的情感,因此会出现那么多分手、离婚后再复合的情况。如此我们也就能理解那些处于糟糕关系中却无法与对方分离的个体了,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敌对共生现象的原因吧,因为那个对象符合了我们对于依恋对象的需求。

  很多人为了抵抗依恋丧失带来的恐惧、伤害,会刻意或不自觉的发展出了一些“适应性”,比如远离亲密关系,不去依赖他人等等。其实这些都是非常糟糕的防御依恋体验的僵化方式,他们或许会告诉自己,如果我永远都不去依恋对方,永远都不依恋一个人,那么我就永远不会失去、丧失,被抛弃、被伤害,但这其实是非常大的悲剧,因为我们人类的基本需求就是有依附的需要。

亲密亲密

  你有不可理喻的爱人?

  因为你触发了对方的依恋警报

  这里再跟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依恋的恐惧,依恋的警报。

  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触发依恋警报?这在我们做亲密关系治疗时非常频繁和常见的,也是我们去治疗亲密关系的抓手和主要线索。

  第一种就是我们的情感被剥夺了,我们被剥夺了所需要的关注、注意、关心、安抚、安慰等等,在情感上我们无法去跟我们挚爱的人感觉到连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有深刻的依恋恐惧,会触发我们的依恋警报。

  如果一个人的家庭里情感链接非常不好,ta像动物一样被养大,天天吃饭、穿衣服、上学,家长对ta没有任何情感回应,这是非常可怕的,这样一个人,如果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感受不到对方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注意、对我们的安抚、对我们情绪的关注,这时候就会触发我们的依恋警报,这是第一个触发我们依恋警报的方式和行为。

  第二是我们的遗弃感和被排斥的感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感觉到了孤独、无人回应,觉得我们是多余的、我是没有价值的、我是被苛责的,好像我永远都不重要,我是可有可无的,你随时可以把我丢弃,随时可以找到一个新的对象,那样的时候我们就会被刺痛、被触动到最深层的依恋恐惧,会拉响我们的依恋警报。就像一个小孩生出来之后没有人抚养他,没有人关心他,没有人跟他进行表情互动,被丢弃、遗弃、被寄养,甚至是自生自灭的感受,那种被遗弃和被排斥的感觉是很糟糕的。

  这两种情况都会触发我们的依恋情报,让我们在关系中变得没有理性,变得歇斯底里,变得不可理喻,而当你觉得爱人变得“疯狂”,我们要反思,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触碰到对方的依恋警报,这往往会是关系比较危险的时候。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推荐阅读
最新
新浪首页我要评论分享文章回到顶部
关闭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我有话说
分享到微博
发布
最热评论 刷新
关闭评论
精彩原创+ 更多
高清视频+ 更多
潮人热议+ 更多
美图精选+ 更多
博客推荐+ 更多

庾澄庆再婚,伊能静送祝福为何引来非议?

7月30日,哈林通过经纪人正式发表声明:“本人庾澄庆与张嘉欣小姐已经公正结婚!”[详细]
庾澄庆再婚,伊能静送祝福为何引来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