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媒体活动 > 正文
张大川 张长城 吉吉 李剑聊新锐服装设计(组图)(5)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19:35 新浪伊人风采

  主持人:场地和舞美都很有特色是吗?

  李剑:还有网友晕吗?晕很正常,(笑)如果网友听两分钟,说知道是什么,这肯定不正常。我们场地在798工厂的一块大废墟里,今天许东没来,因为在搭舞台,他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师,他在底下设计了一个空间概念、模拟概念的一个场地。在这儿我们推翻所有模特时装秀所有传统的概念,包括像T台没有了,模特没有了,而换之以现代舞团的现代舞的表演。

    音乐不是现场音乐家在表现。这么多设计师,吉吉、一扬、张达、高欣,张长城是现代舞团的团长,带来碰撞的东西,以前空间,从大的废弃车间到小的表演空间,然后到设计师的时装的作品,然后到现代舞团,这以前互相之间是说不上话的东西,现在要在一起说话,我不能网友感觉怎么样。(笑)



张长城:我对这次活动非常兴奋

  张长城:好玩就在这儿,某种程度我发现我跟每个人都在谈,跟李剑在谈,跟吉吉在谈,跟设计师在谈。为什么?我们恰恰有这个实力,或者是有这个能力,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兴奋做这些事?实际上我们做过跟时装的合作,都是国外的大牌。

    包括大川刚才说的,我为什么笑?我印象特别深,6月份我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忽然看到一个类似东单的小胡同和北海公园,那种亲切感从来没有,我们当时觉得太漂亮了。

    这个舞台首先是一个传统意义上肯定看不到的东西,因为我们习惯性在演出的时候观众和演员是对立的,你在那边,我在这边,我们是两面。另外,你在演,我在看,有很多关系是非常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关系。

    但是这一次的舞台观众是四个面,是一个很中国的四合院的概念。但是演员是什么呢?演员是四个方向,没有正面和背面,整个灯光设计也很怪,所有的东西全部是原创,大家晕是很正常,这两天我们都在晕,但是晕的过程很正常,因为我们是从晕到理清楚的过程,明天所有人都特别清醒了,因为今天所有的东西已经开始出现了,服装全部是原创作品,昨天我们才拿到所有真正可以摸到的衣服,昨天从上海运过来,刚刚做完,还在改。

    舞蹈全部是原创的,舞台可以改5版,可以在我的博客里看到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现在是第五版,今天路上在出租车上打电话,他们还在改,我都不知道第多少版。音乐也是原创的,是严骏,他在现场做了电子音乐,全部是用电脑程序做的,但是和另外一些音乐是重新混音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原创的作品,出来会是什么样呢?我自己都好奇。

  李剑:我也好奇。

  张长城:我们自己都不能定义是一个什么。

  主持人:我已经通过你的博客看到四版的现在的场地。我看你的博客,突然感觉很熟悉,可能我前两天刚点过,“长城不过是一段斑驳”,一直是叫这个名字。

  这是题外话,先不说这个问题。在过程中有两个网友的问题很有意思。

  网友:其它时尚类的杂志不也是在和中国特色相结合吗?我们也能看到东方的面孔,有什么不一样?

  网友:中国自己的设计师究竟有多大强大?有什么样的实力?

  李剑:就像刚才大川说的,先说中国的主题,你不一定是看到了一个红灯笼或者是一个中国结才叫中国的元素。如果你看吉吉的东西,看一扬的东西,他们其实是有中国的精神在里面,他们不是说把中国结,把红灯笼、福字放在衣服上去表现,《iLOOK世界都市》也不是做这样一种很表征、很肤浅的东西,实际上探索的是中国的精神。我不知道我这个观点大家能不能理解,其实是神里面的东西。从我们合作的这么棒的设计师也好,从我们杂志的精神来说也好,是这个感觉。

  主持人:大川有什么感觉?

  张大川:刚才给你看了我们做的模式,我们有这么多设计师。

  主持人:他的作品就展示在后面是吧?

  吉吉:我相信有一点可以证明一切,没有一个杂志可以给一个本土设计师十页的量。因为一个杂志,做杂志的人都知道,他能够给到一个十页的量,给一个奢侈品更多是10页,怎么能给一个本土的设计师10页的量?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张大川:《iLOOK世界都市》杂志跟别的杂志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国内的杂志都是说本土化,好像谈到中国,是少数的一个东西,从来不是变成一个主流或者是一个重要的东西。我个看法跟他们不一样,如果你有一个好的DESIGN,在中国这本杂志上的待遇是一模一样的,能拍大片的设计师就能拍大片,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我不是从不同的角度谈国外的设计师,从不同的角度谈国外的设计师。

  主持人:没有地域的限制在脑子里,打破这个框框。第二个问题。

  吉吉:其实中国目前的设计师并不是强大到什么程度。而且我们习惯上对中国的设计有一个误区。比方说时装,我们就会以为中国的时装一定是唐装,一定是在那上面要绣龙或者是画凤。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荒谬,而且是一个特别不好的一种普遍的认知。

  其实我们四个人做时装,或者是做衣服的过程,实际上是来源于我们本身的生活经验,我们是置身在中国的环境里生活的一个城区里,但是我们不愿意简单挪用中国的元素。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对我们来讲势必造成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但是我们要不要去做,这是最关键的。

    因为我们往往很多设计师只是停留在习惯的状态中,别人认为时装一定是这样做的,他就这样做了,只是说这几个设计师,他希望是按照一种非常规的模式,我们非认知的那种时装一定是这样的模式来做衣服这件事情。所以,这个实际上在中国来讲不是多,不是非常强大,而是非常少。再加上我们的媒体对设计或者是对中国设计的认知,其实也是在一个比较浅的层面上,所以,这之间是也矛盾的。但是这个矛盾,我想也是我们做这些事情的一个兴趣。

    我们现在这些服装设计师把这些东西呈现出来,别人才觉得,哦,衣服是可以这样做的,而且可以从里边看到这些设计师的一些生活情节在里边。而这个情节并不是我们简单认为的中国设计一定是要绣一个龙、画一个凤,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