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媒体活动 > 正文
青年性学论坛:中美性教育暨性文化对比(组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21:37 新浪伊人风采

  作为性学的研究者我说几句,实际上我做研究生的课题和这方面有关。刚才李扁说“80年代末期的滚雷英雄”,是我老师给我的代号,说很多事情别人不敢干我敢干,在性学领域我做了好几个第一,1986年是三个第一:

  第一个:发表了中国第一篇性学文章,叫《试论我国性心理学的普及研究》,是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发表的,当时吴阶平教授给我来了信,说我是非常符合中国需要的,他非常支持这种观点,后来有很多的书稿都是吴老先生亲自审的。

  第二个,当时写了第一篇关于中国如何在大学生中进行性健康教育的文章,还谈到性健康教育的课程实施,发表在1986年12月的《医学教育》杂志上。

  第三个,关于艾滋病向国内的介绍,因为当时很多国内的医生都不大清楚艾滋病,那时候在北医比较方便。美国的一个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的专家到北医来讲学,我和他进行了详细的交流,把艾滋病弄清楚后整理了一篇中文的文章,发表在1986年的《国外学者来华报告》杂志上。后来很多人说,看了你那篇报告才知道艾滋病到底是怎么回事。86年底完成了第一本中国的性心理学的书,因为当时在中国国内规定能够有带“性”字的出版社只有三家,北京有两家,分别是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上海一家,上海科技出版社。

  86年这个书35万字,送到人民军医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很高兴,说这个书得吴老亲自审才行。至今20年了,我回想起还是非常感动,因为1987年春节吴教授根本没有休息,就看我的手稿,而且把我的标点符号都改了。我记得其中有很关键的几句话,他说:性心理学这本书对于在中国提倡性科学普及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类书在中国目前可以说没有或者说基本没有,我的总的观点是促成这个书的出版。其中另一次还说,虽然作者写这个书做了大量的工作,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特别是心理变态、性犯罪等等,包括同性恋,但现在不宜公开,因为会给资本主义造成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借口,我现在记得还很清楚。这样一看,人民军医出版社就不敢出了,尽管吴老是想帮助这本书出版,但他们不敢出了。后来这书在上海文科技出版社出版。

  我纠正一句话,刚才李扁提到“中国性学会、中国性学事业也是我牵头的”,这个话不完整,我只是其中一个人。20年前的今天,1986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性心理健康研究会筹备组会议,这个会上一共提交了五篇关于青少年的性教育、性知识调查的文章,因为那个阶段性学这个东西炒的比较热,大家提出要筹备中国性健康研究会,当时提了两个人牵头,一个是我,一个是西安医科大学的王友平教授,他当时20几岁,跟我差不多。我们20几岁的人不可能牵头,必须找一个老先生来做。我当时在北京很方便,找了很多老师,包括北医的一些领导我都讲过,我说可否?后来我们医学心理学教研室的王效道教授出面牵头,担任筹备组组长,我担任总干事。在北京团结了十几个人,包括现在大家熟悉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潘绥铭教授和清华大学的马晓年教授,来开展这个活动。

  第一届全国学术会议在哪里召开?没有人敢承担,所以又放在了我的老家重庆市。因为我有一些关系,家庭背景比较特殊,因为我的母亲是解放前打江山下来的,是一个高级干部,有点背景,也许会保险一点,但是后来还是没有保险。在开会前三天,有关部门突然通知我们取消这个会,有关人员监督着我们给会议代表一个个发电报,不让报名的人来参加会议,但最后还是来了,报名是180多人,提交论文120多篇,有一些被堵住了,有一些启程了,有一些是接到电报了,但非要来,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最后来了将近40人,这是第一届。

  我们是一年一届,后来是一年两届。第二年在广州,改叫中国性学会筹委会,我作为筹委会的秘书长来开展工作,当时也很穷,特好笑的一个插曲就是潘绥铭教授,当时30多岁,说我没钱,连房租费和会场费都付不出来,就去找《家庭医生》要赞助,《家庭医生》对我们的工作很支持,大家都知道潘绥铭是个书呆子,不会说。但那种情况下他亲自出面去要钱,开口仅仅要了一千元。主编说没问题。后来王效道教授说,你一开口应该多要点,多了我们工作也好做点。

  这样一直八年都是这样,1994年中国性学会正式成立,挂靠在北京医科大学。从筹建到形成到现在,中国性学会已经走了20年的历程,从86年一直到现在,留下很多遗憾,不一一细说。

  后来还有几个第一。

  比较骄傲的是,在89年的时候,因为当时国际社会,国际性学界对中国一无所知,认为中国在性教育、性研究方面比较愚昧,没有什么东西的时候,我当时认识了香港大学的吴敏伦教授,他当时还是讲师,他是性学的倡导者,是英国皇家精神科学院的院士,他回到香港以后筹办了香港性教育促进会,后来他还成立了亚洲性学会,他是第一任会长。当时在深圳出了一本《性教育》杂志,香港大学的吴敏伦教授是总顾问,刘达临教授是总编辑,我是后任的副总编辑,专业人员是我们几个人,出了三期就没出了。

  当时香港吴教授推荐我们和世界性学会接轨,我当时就向筹委会做汇报,筹委会有一个常务理事会。但大家认为中国性学会未正式成立,不宜直接对外交流。因此,建议我以个人名义负责跟国际学术团体交流。这时候在1991年,

阿姆斯特丹第二届性学大会上,我有一个长篇的学术报告“中国性学的回顾与展望”,这样和国际上建立了联系,这算第一。到现在为止每两年一届的世界性学大会,我都要推荐很多国内同行的文章上去。

  世界性学会下属几个大块,北美性学会、欧洲性学会、非洲性学会,以及亚洲性学会四大块,当然亚洲性学会从去年改成亚洲和澳洲性学会。各个州的下面还有很多性学会,中国性学会不是世界性学会的成员。为什么不参加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世界性学会有很多团体会员,但只有86个个人会员,以大陆为背景的只有我一个人,这是说国际状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