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德: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硕士导师、中国服装设计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吴海燕老师的研究,我觉得跟我想象的还比较认同。这种五种人群的划分,我觉得比较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但是如果绝对的讲,社会阶层的讲,可能作为流行趋势的研究具有前瞻性,而且它注重的是高端,那么注重高端的东西,可能在年龄上面是不能太突出它的特点。
我相信就是,这种流行时尚一定是从高端往下走。可能今年在上海流行的东西,到了内陆地区,在高端流行当中,可能有一种崇尚心理,下一层的职业者就会追随它,我觉得应该是这样。
80年代的时候,我觉得自信心还缺乏,从今天来讲,我觉得我有信心了,如果是欧洲的一些人、到上海、到北京、包括到广州大的公司,其实他的流行跟国外是没有太大差别的,他的差别就是在秩序上差别,秩序上不太好。
这个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判断,你说我们中国设计师一定在巴黎,要想巴黎的人都来接受你,创造我们具有中国意义的一些晚装,他要回归故国家园之感,那我觉得是一种理想。但是我想,中国的设计师,现在已经开始在国外的一些舞台上崭露开来,在世界性的文化当中,已经开始注意中国的元素,以及中国时尚界的变化,以及对他的影响,我觉得这个本身是客观存在的。
我想任何事情,都是有一种倡导,就是说一种理念开始要灌输,然后再慢慢别人接受。今天服装协会做这个事情我觉得具有前瞻性,当然我刚才在研讨的时候也说到,这以前有很多人做过,但是现在中国来做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了。
从色彩色系来讲,我认为浅调的东西,就是粉色系列的一些东西,当然最权威的是吴海燕教授。另外从一些质地、面料的一些变化来看,(01:56:55听不清楚)这方面可能它含了一些种类。
款式这个事情,一下子很难说得清楚的。因为我想,从流行的角度讲,亚洲、日本、韩国、欧洲、美国都不太一样,包括中国城市你是借鉴那个区域,你受过那个文化的熏陶,这个里面的联系比较大。像广东的流行,和东南亚,和香港比较接近,可能在上海就不一定,我们还是从骨子里面比较喜欢欧洲的东西。
我想这个话题,首先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所有的服饰的流行它都是追随着西方的流行来做,而且开始的时候,中国国内的流行色的研究也好、流行趋势的研究也好以及发布,应该说开始是模仿,逐渐发展到今天,特别是在民族的色彩、民族的样式方面,我觉得是有种文化直觉的。这个从90年代末的一些服装的流行都能够看出来,因为服装产业在我们国家是一个特别大的产业,在国际上许多大牌也是在中国进行加工。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中国品牌如何在这样一个大的态势当中,有立足之地。作为一个行业机构,就应该来考虑这样一件事情,这个现实意义就是体现在这。
第二个现实意义体现在哪儿呢?就是经济发展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快,而且人们在不满足于完全的追随于西方的一些东西,那么希望能够看到自己民族的一些元素,能够在这上面得到体现。所以我想,在这样的中国流行趋势的研究和预测,以及发布,他的现实意义就在这。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