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推手:看上去都很美(组图)(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5日14:21 信息时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时尚·家居》

  殷智贤(blog)

  殷智贤时任《时尚·家居》的主编,1993年入《时尚》杂志社,先后参与过《时尚·Cosmo》、《时尚·Esquire》和《时尚·家居》的创刊。1997-2000年曾任《时尚·先生》主编。

  摘录

  中国时尚界为何一直失声?

  去年的下半年到年底,欧洲设计界对ARTDECO风格的推崇就已经很明显了,而这种风格在中国兴起晚了几个月,其中除了对潮流的敏感还有产品支持的问题。但从这次中国对ART DECO的关注来看,中国设计师和消费者对于西方家居时尚的敏感程度是大大提高了,以前中国所流行的那些时尚风格和西方的流行风潮时间相差是比较大的。

  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现在还没有真的找到自己的生活语汇,无论是向中国古人学还是向西人学,都是在复述,因为我们很久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了。所以在世界时尚界(当然不止时尚界),中国人长期处于一种“失声”的状态下,没有人听到过中国人说过什么,我们一直在聆听西方世界关于时尚的各种见解,却没有提供过我们独立思考的结果。我们为什么没有创造时尚的能力?

  我们倡导的个性化生活不是说绝对和别人不一样的,我们无需因为它是时尚就追逐它,也不必因为它是时尚而拒绝它,你会发现一个人对自己个性挖掘到什么程度就会对个性化生活的设计达到什么程度。有很多人个性化的生活是遵照时尚引导的,这并不是说是失败的,而是说在某些层面上时尚的每次诞生就是对人内心需求的一次挖掘。根本上一定要尊重自己内心的需求。现在是全信息时代,信息的交往已经是无阻碍的时候了,但在这种时候你还是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才会被人识别。

  我一直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有一个最有价值的特点——这是西方文化里没有涵盖但即将成为世界主流的特点——就是“和”,今天西方流行的时尚精神“FASHION”其实和“和”的精神有某种异曲同工的意味,ARTDECOD 的文化精神和“和”也有相似的指向,但“和”更有深度,也更有广度。当年吴清源先生认为他成功的根本是因为他遵循的是“和”的精神,而不是以竞争为自己的价值核心,在今天竞争观在全球大行其到的时候,中国人能否对世界做出独特的贡献?我们的电影抄袭了一番好莱坞,没有获得认可,更谈不到受到礼遇,我们的家居呢?更推而广之,我们的设计呢?

  设计是用来改善人们生活的,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要怎么生活,设计自然没有方向,我们也只好看别人的风向决定自己的前程。

  那天有个记者说我倡导中国人现在应该开始积极寻找自己的家居语言是不是太心急了,我只好问:“如果我们沉住气,应该再等多少年?”

  一个完全开放的提问,等待大家给出自己的回答。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3,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