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灾难中看到空前规模的人性与信念(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4日14:00 新浪女性

  我想这一次的大灾固然代价太大,但是如果被唤醒的中国人都能在修复生命的过程中找到我们心理的极限,那我想我们会有个未来。

  所以我接到这个邀请很早,那个时候还没有地震,本来我接到王永秘书长的邀请,希望我到这里来是跟大家沟通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但是我想我就在这次大灾中,我真正看见了人心中那种文化的力量是什么,它不是我们在酒会上,举着香槟酒杯一种谈资,一种时尚女性的话题,它也不是我们茶余饭后大家聊天的资本,文化其实就是我们生命深处一种信念和一种拯救的力量。可能很多人都看见了,这次在灾区,在那些倒塌的废墟里有孩子的歌声,孩子们在等待营救的时候居然还在唱歌,有的孩子被救出来的时候是在废墟中用手电筒和用手机屏幕的光在看书。过去这些孩子读书为什么?一说是为考试,人在废墟中读书还是为了考试,他仅仅是读书的时候会觉得能坚持,不寂寞,书中有力量。我想这些画面在我们成人世界里都会是动魄惊心的,让我们重新反省文化的力量。

  什么是文化呢?中国古老的典籍《周易》上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以多大意义上我们曲解了文化?我们今天说的文化更多的意义只是文化遗产,有些时候甚至是一些文化化石,我们以为那些发黄的典籍,那些残存的古画那才是文化,我想不然,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这个社会,我们现在就在一种文化生态之中。大震之后到今天,12天中我们能看见中国前所未有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凝聚本身就是文而化着。

  所以我想什么是文化的力量?让我们重新来面对文化的生态,相信我们每一个人这个时候精神上的那种重新的建构,大家用爱的凝聚完成这个社会上的一种信念,这就是文化,文化权利在大众手里,文化权利在每一个人手里,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生命热诚去阅读经典,每个人也都可以从经典中所秉承的力量再去关爱他人,这就是文化。

  所以其实说到论语,今年是孔子诞辰2559年了,大家觉得那么古老的东西,大家觉得难懂吗?但是那里面又说了什么呢?我们看一看跟今天到底有多远呢?孔子说一个君子要有三个基本的道德,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爱的人就很少会忧伤,智慧的人就很少会惑,勇敢的人就很少会恐惧。我们也许大震过后没有这么强烈的情绪,但它一直都在,怎么办?我们不能选择让世界上这些情绪根本不发生,我们能选择的就是用我们内心主观的力量去跟它形成抗衡,也就是说提升我们的仁智勇。这方面东西提升了,你跟它就形成了抗衡,那种生命极限的力量就来自于这些。什么是仁智勇?

  先说什么是仁?仁这一个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可以说是儒家思想核心中的核心,基石下的基石,我们今天怎么解读仁爱?老师回答就两个字,他说爱人,就是让你好好的发自内心的爱别人。学生接着又举例子,说博施予民,而济众,他说我做到这么大的范围,这么广的力度,我是一个仁人了吧?结果孔子否定了他,孔子说你说的那个境界太难了,那哪是人啊?那简直是圣了,他说尧和舜这样的圣贤也做不到这么高,一个真正内心有仁爱的普通大众,用不着你有那么高的位置去博施予民。孔子说了这样一段话,这说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获比。这话什么意思?己就是自己,己欲利而利人,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想安心立业,我们都想立起来,那就用立自己的心顺手搭一把,帮别人一起立起来,立住了以后不就想发达吗?己欲达而达人,我想发达,顺手也搭一把,帮别人一起发达起来。这在一个大震中表现得会特别清晰,跑出来的人总想着赶快再去多救几个人,因为在这样的一场天灾面前,不管你拿着什么样的名片,身上有什么头衔,穿着什么名牌服装,身后有多少资产,在天灾面前所有的生命都赤裸裸地暴露在苦难中,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只有这点不死的仁爱之心,能多救一个就多救一个。能近取比,也就是说两者之间的对位叫做比,这里的能近取比,你只要能为他人多想想,自己觉得好的事情要自己给别人,推己及人,自己觉得不好的事情,就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觉得不好也不要加在别人身上,如果你能做到这些,这就是仁爱基本的道理,仁爱就这么简单,就是眼前人,身边事,当下去做,不需要你有多高的身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