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买些奢侈品,圣诞节还像圣诞节吗?世界著名市场研究机构思纬集团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人会偶尔买一两件奢侈品犒劳自己,但三分之一受访者说,“放纵”后会觉得不安。
“奢侈”定义
思纬集团今年10月在英国、美国、法国、巴西、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国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一项奢侈品消费调查,共询问约8100人。
调查结果显示,什么东西属于奢侈品,关键在于人们怎样看待它。超过三分之一受访者认为,凡是超出生活必需的就是奢侈;约五分之一受访者认为,能随心所欲就叫奢侈。
路透社21日援引思纬集团奢侈品研究专家吉尔-特尔福德的话报道:“有些人认为我们理应拥有奢侈品,并毫不掩饰地陶醉于自己拥有的奢侈品中;有些人虽然有许多奢侈品,但却觉得也许不该买;有些人买不起奢侈品,却仍希望拥有;还有些人认为根本不该考虑购买奢侈品。”
买后懊悔
“当然,经济不景气令奢侈品零售业遇到更大挑战,”特尔福德说,“一方面人们至少要在精神上检讨自己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商家却还在向消费者兜售他们本不需要的东西。”
奢侈品本来有让购买者心情舒畅的“功效”,但调查却显示,32%受访者在购买奢侈品后会受到内心谴责。
这种现象在英国尤其明显。英国受访者中有72%曾为自己买过奢侈品,但随后半数消费者,尤其是女性,觉得有负罪感。
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也遇到过类似的矛盾心理。
思纬集团美国分公司消费调查和零售主管马克-贝里说:“美国奢侈品市场受经济危机影响严重。不少零售商开始推出‘朴素’的产品,以迎合那些充满‘负罪感’的消费者。”
各地不同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大多数印度、巴西和荷兰受访者在买完奢侈品后并无负罪感。这主要由于印度和荷兰消费者在花钱时更加“理智”,而巴西人更信奉“快乐至上”。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奢侈品拥有者喜欢炫耀。约半数受访者更喜欢印有醒目商标的商品,尤其是印度人和阿联酋人。他们的口号是:有了就要秀出来!
但也有些消费者喜欢“低调”。调查显示,不少巴西、法国和英国人更喜欢商标不太引人注目的奢侈品。
当问到“如果钱不是问题,你最想要的一件东西是什么”时,名列“三甲”的答案依次是豪华汽车,精美珠宝和名牌服装。(文/张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