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成都,入见后主,奏曰:“老臣出了祁山,欲取长安,忽承陛下降诏召回,不知有何大事?”后主无言可对;良久,乃曰:“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诏回,一无他事。”孔明曰:“此非陛下本心,必有奸臣谗谮,言臣有异志也。”后主闻言,默然无语。孔明曰:“老臣受先帝厚恩,誓以死报。今若内有奸邪,臣安能讨贼乎?”后主曰:“
朕因过(误)听宦官之言,一时召回丞相。今日茅塞方开,悔之不及矣!”孔明遂唤众宦官究问,方知是苟安流言;急令人捕之,已投魏国去了。孔明将妄奏的宦官诛戮,馀皆废出宫外;又深责蒋琬、费祎等不能觉察奸邪,规谏天子。二人唯唯服罪。
《三国演义》里关羽号称“忠”、“义”第一,其实,诸葛亮也“忠”得可以。就人而言,他先忠刘备,后忠刘禅;就国而言,他远忠刘邦开创的炎汉,近忠刘备称帝的蜀汉。他的忠,有言,更有行。说行,“原典”中的两个例子即是,一个在跟随刘备不久,一个是在辅佐刘禅之后,两事相隔近二十年,却二十年如一日,贯穿一个“忠”字。说言,刘备托孤时,他说要“尽忠贞之节”;《前出师表》,他说“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临终前他对姜维说:“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复兴汉室。”统而观之,这诸葛亮实在“忠”得全面,忠得坚贞。不过,我等也可看出,他的北伐退兵,有点“忠”得糊涂,实在有些“愚忠”了。
现代企业,不需要愚忠,但端的需要忠诚。忠不忠于老板似不打紧,但需忠于企业,忠于职守。诸葛亮的“忠”,表面上看仅仅是忠于老板刘备,其实也是忠于企业刘氏集团,也是忠于职守。我诸葛亮既然答应出山辅佐,就要竭心尽力;我既然接受了遗命,就要照着去办。儒家主张的忠,核心意义“对人对事无不竭心尽力者”。这就如同在现代社会里,某人既然担任某职,就要尽其职责。就此而言,应该说忠于职守属于品德的范畴,而且应该是美德。就个人而言,诸葛亮可谓这种美德的典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