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希拉里与克林顿在性格作风与家庭生活背景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在其他许多方面,他们二人有着相似的地方。他们都属于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成长于20世纪60年代,深受那个时代自由主义风气的影响;他们都是智慧过人、才华横溢的优秀青年,都是活跃的学生领袖,都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都参加与组织过反越战活动;他们都是
自由派的民主党人,思想开放,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关心社会问题,同情穷人与少数族裔,立志改革;他们都学习政治与法律,对政治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宏伟的抱负,对国家,对社会与人民,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总而言之,他们信仰一致,志趣相投,这一切,为他们的政治未来展现了光明灿烂的前途。
希拉里与克林顿的朋友们都认为,他们二人都有很强的个性,都有要在世界上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们二人关系发展如能亲密无间、协调合作,将能成为一对令人称羡的事业伙伴,并共同创造出惊人的丰功伟业。如果他们两人不能很好地协调合作,他们彼此好强的个性,会阻碍他们的关系乃至政治前程。朋友们对他们的关系既充满希望又不免有些担心。
但随着两人认识的日益深入,他们愈加重视和珍惜与对方的感情。使一些男生感到敬畏的希拉里,在克林顿的眼中,是一位聪明美丽、温柔友善的女性,是一位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友伴。克林顿曾告诉朋友,当他在耶鲁法学院图书馆目不转睛地盯着希拉里时,他觉得那一刻世界上仿佛只有他们两个人存在。
1973年6月,希拉里与克林顿在耶鲁法学院均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克林顿不愿去国会司法委员会工作,执意要回阿肯色州去,为家乡服务,实现他少年时代就怀有的梦想。但希拉里没有这个思想准备,她要坚持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尽管她深爱着克林顿,但她当时不愿追随克林顿去他的家乡。她先去儿童保护基金会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去了国会司法委员会工作,她希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干出一番成绩。
1974年,克林顿多次打电话要希拉里到阿肯色州。自1973年夏两人从耶鲁法学院毕业分别后,克林顿单身一人在阿肯色州生活了整整一年时间,这一年间,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希拉里。他在电话中一再恳求她到阿肯色州来,跟他一起生活。朋友们说,与希拉里这一年的分别,使得克林顿消瘦了许多。
面对爱情与事业的冲突,希拉里的确不知何去何从。她知道,她现在正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在国家政治舞台和现实社会生活中,法律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重要。女性职业律师正在美国司法领域鹊起,日益发挥影响,第一个妇女辩护团体正在建立。而她自己所专长的儿童法律理论领域,刚刚起步,具有诱人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她当前所工作的地点首都华盛顿,更是全国政治权力的中心,是许多雄心勃勃的政治人物所向往的地方。如果要她搬到阿肯色州,到那个偏远落后的南方小州去,那么她的奋斗将倒退回去10年。希拉里的许多朋友都希望她留在华盛顿。希拉里如何决定,对于这一对同样具有远大志向与抱负的年轻恋人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考验。
经过几天的思考抉择之后,希拉里毅然决定去阿肯色州教书,与克林顿相依相随。她要求她当时的室友莎拉-俄尔曼开车载她和她的20箱书以及一辆变速自行车前往阿肯色州。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