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读到这篇文章,开头是这样写得:“想给你写一封信,写成简单而又使你清楚的明白我要表达的东西。但这似乎难了点,以至我写了一遍又一遍,每遍都恼火于自己的愚驽。但我偏要坚持写下去,虽然我性格优柔,某些时候又明显缺乏自信,对生活的态度怯懦,即使表面上看去一副满不在乎,洋洋得意。我每天都在等,每天都会在脑袋里面重复
着……你说过的话,已成余热,我不在乎,就这么多……”等我读完了这篇不到一千字的文章,仍然没有打开房间内的灯。我坐在椅子上摇头晃脑,不停地翻白眼。我想能写出这种文字的人,多半是女人,或者还是个不太懂得世故人情的孩子。有很多人每天过着安逸无忧无虑的生活,至少不必为基本的生活费四处奔波。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清澈的水……这些人无不渴望着感情,感情对他们来说,是奢侈的礼物。得不到才渴望,才越是放纵着肉身。难道那个可怕的传说——先做一个放荡不羁男人,然后再变成女人是可能发生的吗?如果那样,我会更迷惑,有人用大半辈子苦守的东西,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就是堆垃圾。不加思索说出去的话,
可能会被人暗中耻笑;下流之事,虽未公开,但能成为一个人生命中的污点。我不能够确定,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灵魂,总之,那是人类根本无法到达探访的地方。我只相信内心,有时候,越是想接近内心,就越是感觉到痛苦和不安。但是,人的感情与所谓的灵魂是相通的这点我坚信不移。不过,坚信是片面的,理解是片面的,连同我的这篇文字也是片面的。
写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前面说了生与死,以及抽象的生,经验与经历……惟独少掉了生死后的遗言,那么,我将继续写下去,遗言是指最后的留言,或是象征性的独白和见解。有人说哲学是在揭示,我看未必,什么都是片面性的,哲学也应该有死掉的时候,那时候,哲学会成为全人类的遗言。混乱的东西应该死掉,哲学是抽象的智慧,死后可以再生。哲学历来是门混乱的学科,东方有老子到死都不忘的道;西方有马克斯宣布物质第一;牛顿从苹果落地直到腐烂都在强调力,以此解释无垠宇宙;感性的弗洛伊德用利比多解释一切,拥护他的人说是弗洛伊德开创了一次将改变自我认知科学和全部有关人类行为的理论的思维革命……这些人和他们的理论各不相让,都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理,结果呢,他们的理论在他们入土之后被人大肆传阅,称为不朽的遗言,这个不朽是什么?是活着的人给死去之人的荣誉。他们大叫:“我的理论最正确!就是!就是!”你看,哲学家的性格多么有趣。有人用手指向天空,问:天上飞的是什么?是大鸟还是飞机?众人抬头望,有人答:不!那是超我……本我的化身。
我是个普通人,没那么多生涩的理论说明,也许真正的不朽是爱。当把爱看成一种信仰的时候,爱会更加不朽。我本想把这篇文章写成一篇生动活泼的情书,写着写着就写成了现在的四不象,呵呵,只好把情书上升到了一个高度,叫人看后觉得难懂才肯罢休。近年内,如遭不幸,此文就是我的生死遗言。如果能顺利渡过二十五岁,我会再写续文。其实,在我活着的时候,你别把我忘记……我死后,请把我遗忘,因为,爱放在内心,越深越好,疾病和良药都无法到达。遗憾的是……不能与你分享幸福和不幸……对遥远的事物,我迷恋,但又感到不知所措,别问这是为什么,勃伯-迪伦的一首歌--《答案在风中》,唱道:一个人要走过多少条路,你才能说他算个人?而白鸽子要渡过多少片水,才能在沙滩上面安睡?……那答案,我的朋友,正吹在风中,那答案正吹在风里。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