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运输线。循环系统的病变可能使血氧的运送过程受阻或静脉血的回流受阻,结果是通往全身或部分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减少,或血流速度减慢而造成缺氧,总称为循环性缺氧。局部循环性缺氧常因动脉栓塞、动脉硬化、静脉血栓、局部血管痉挛等引起,而全身循环性缺氧多见于心力衰竭、大失血或休克。
由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降低所造成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贫血、血液稀释或大出血都会使血红蛋白的数量过低。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酸盐、过氯酸盐等)中毒,药物中毒(磺胶等)和某些遗传疾病都可使血液降低或丧失运送氧能力。此外,一氧化碳中毒也会使血液失去携氧能力。
除此之外,人体其他部位发生比较严重的疾病或急性疾病时,特别是出现感染、炎症、发烧、抽搐和发抖的时候,往往使氧的消耗量增加很多。这时,病人自身会做出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潮气量增大的自我保护反应。但是,病体难以承受这样剧烈的呼吸运动,通气量的增加不足以补偿氧消耗量的增加。不仅缺氧状态得不到改善,反而突然加大了肺脏、心脏的负担,进一步加剧缺氧症状,形成机体缺氧的恶性循环。这种状况对于幼儿和老年人尤其危害严重,使补充给氧成为治疗幼儿和老年人重症和急症的有直接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缺氧,都会改变机体的机能和代谢状态。
神经系统对于缺氧最为系统敏感。即便轻度缺氧也有可能出现智力和视觉的功能紊乱。脑是人体各器官中对氧的需求最大的器官。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3%,而脑的耗氧量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30%。心脏输出血量的15%都供给了脑。但是,脑组织本身几乎没有一点点供能物质储备,全部依靠脑循环带来新鲜血液里面的氧气来维持生存和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脑组织对缺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最低。脑的慢性轻度缺氧即可引发困倦、注意力分散、记忆力降低等症状,随之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昏睡或昏迷,以致死亡。如果脑的供血供氧完全中断,在8-15秒内就会丧失知觉,6-10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