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中国女科学家再次荣获“女性诺贝尔奖” > 正文
叶玉如:老龄社会的未雨绸缪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19:28 科技日报

  3月11日,2004年亚太地区“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授予了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主任暨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玉如教授。该奖今年的评审团主席、1974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克里斯蒂安·杜弗在颁奖仪式上说,叶教授从事着“最复杂、最充满激情的研究”,她“在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发现,将使人类最终治愈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症成为可能”。

  记者是在中国科学院七楼会议室见到叶玉如的。当时,有许多女性在场,都是参加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科学的女性”专题座谈会的嘉宾。当身着红色上装、黑色及膝短裙、黑丝袜、黑皮鞋的叶玉如走进会议室时,大家的眼睛一亮,记者的感觉是:好一个年青、美丽的女人。

  她没有化妆,只戴一副镶钻耳环,短发更显出她的精干。她的一双眼睛特别亮、特别清纯,听别人说话时,一直在转动着。或许因为她一直生活在香港,听我们说话有点困难?

  寻觅帕金森症治愈之路

  “成功的科学家,男女都一样”,叶玉如一再强调说,因为她走着与其他科学家一样的研究路程。

  20多年了,叶玉如一直都在研究脑的功能以及与脑神经相关的疾病,“我主要从事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信号传导等研究”,她向记者介绍说。“这两年里,我和我的研究小组取得了一些突破,发现了一些新的神经营养因子,弄清楚这些蛋白是如何作用于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的。这些成果有助理解神经营养因子如何激活表面受体、参与神经细胞的分化及维持过程……”

  这些成果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们可以应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像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等等,因此,她和她的研究组不仅仅满足于发现,而且致力于药物的开发,真正让科学造福于人类。“我们发现的好几种因子已经在做第二期、第三期的实验,但还没有成药”。

  做与时间赛跑的研究

  现在,她把视野投向了中药,“中药与现代化科技结合,一定会成功的”。

  作为一个科学家,她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也看得很远。“社会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如果没有很好的药物解决脑神经疾病,社会保障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走在时间的前面”。目前,她领导的研究组,正在用现代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方式,利用已经找到的基因靶点,对中药进行药物筛选,希望从中药中找到与神经营养分子相类似、可以激活脑细胞的小分子,以研制治疗脑神经疾病的新药物。

  我们能在什么时间看到她最后的成功?“大概10年吧”,她眼睛亮亮地说。

  在自己的家里从事喜爱的工作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也被称为“女性诺贝尔奖”,与诺贝尔奖的不同在于,这不是一个科研单项奖,更侧重于对女科学家整个学术生涯的评价。因此,当叶玉如谈到自己获奖的感受时,她说,获奖意味着自己实现了“对科学的梦想”。

  叶玉如出生在香港一个并不富裕、有六个孩子的家庭,三个姐姐都在高中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以供弟妹更好地到国外求学。因此,她从小学起就是个好学生,一直拿奖学金上学,198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的十年,她一直在美国从事生物制药研究。1993年,她回到香港,受聘于香港科技大学。那时,香港科技大学创立伊始,科研条件并不如美国,但是,“香港才是我的家”,在自己的家里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自然有创意和热情。

  成为当年最年轻的院士

  “科学是一个探索、求知的过程,除了创意和决心,更重要的是‘热忱’。”叶玉如对记者说。

  “到底什么是热忱”?她对记者的解释是,“热忱”比兴趣更深刻,有了兴趣才会愿意尽心尽力地投入、去做科研;有了热忱,才会有意愿去克服、解决困难。有时候,实验的结果并不能达到你的理想,“热忱”会使你用不同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正因为这种“热忱”,使她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及综述135篇,获得专利12项。叶玉如于2001年46岁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当时最年轻的院士。也因为这种“热忱”,使她成为“亚太分子生物学网络”的创始科学家、理事会成员,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持续发展。更因为这种“热忱”,她不仅在学校内部组建了一个基础雄厚的科研队伍,而且与国际制药厂密切协作,进行药物研究与开发,促进了香港药物开发领域的发展。

  善于平衡时间的女人

  座谈会期间,温和的叶玉如只出现过一次特别的表情——眼睛发亮,并对别人的发言点头表示赞同。这个话题是“要鼓励更多的女性科研工作者获取更大的成就”。

  她说,“我在大学里教书时发现,男女学生数量是差不多的,但是,很多女性在读完硕士、甚至博士以后,都放弃了从事科研工作,可能是因为时间平衡比较难,真希望她们能够在毕业后继续从事研究”。一个女人有很多角色,“譬如我是先生的太太、孩子的妈妈,我要照顾家庭,我是学生的老师、研究团队的带领者,这三者要取得平衡,时间分配要很好”,她的体会是,根据工作和家庭的需要,“把两边的时间平衡好”。

  每天早晨,她与孩子一起吃早饭、送他们上学,然后自己去上班,一般在七点半左右就可以到达办公室。晚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回家吃晚饭,没干完的事情可以在家里接着干。如果有空的话,“我会跟先生和孩子们聊天,也会一起看电视、逛街”。她特别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孩子非常认可我对他们的付出,他们也支持我对科研的热忱和投入。”

  她的“平衡”能力,也使得她的家人非常关注她的研究,尤其是她的妈妈。她妈妈的姐姐死于老年痴呆症,去世前不能认识家里的任何一个人,给家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她妈妈总是关心地问:“你什么时候能研制出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

  用“欧莱雅”的奖金培养下一代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奖金是10万美元,这10万美元的奖金,叶玉如将怎么用?“这两个月我特别忙,还没有认真想过。我想,我会将一部分用于培养下一代。”

  在整个座谈会期间,记者听到她多次谈到“培养下一代”的问题。

  选择从美国回到香港工作,“是为了培养香港的下一代”。

  她说,自从十年前第一次到内地参观访问,每一年,内地的科研进步都很快,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很大,某些研究院比香港还要先进。但是,“科研不仅需要设备、经费,更需要好的人才”,因此她热衷于教学,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鼓励年轻人参与科研,是我的使命之一”,因为年轻人的成长是未来科研成功的条件,所以,“我经常邀请内地的学生,与导师一起到香港去参加各种科学会议。”以“培养下一代”为己任,这是一个真正的女人。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每年授予5位在世界范围内已卓有成就的女科学家。与注重单项科研突破的诺贝尔奖不同,该奖项更侧重于对科学家整个学术生涯的评价。评比过程为,首先由全球800多名科学家提名产生55名入围者,再从中评出各洲唯一的大奖。本次与叶玉如同时获奖的还有来自南非、法国、巴西以及美国的女科学家。

  -叶玉如小传

  “热忱比兴趣更深刻,有了热忱,才会有意愿去克服、解决困难。”

  叶玉如,汉族,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生于香港。现任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生物化学系系主任、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及分子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自一九九七年起,叶玉如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药物所、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等积极进行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共同推动中国传统中草药的现代化发展。并成功组织了一项“访问学者计划”,邀请了祖国内地各著名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三十余位优秀学者前来香港科技大学进行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4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