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可能觉得整天让我们这帮上海人混迹一处,时间长了难免会有近亲繁殖的危险,为避免我们变得越来越戆,故招聘了不少外地员工,其中以东北汉子为主。
东北同事们毫不掩饰自己对新生活环境的好奇心,并不时拿他们本土的风俗习惯与上海人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比如有个抚顺的小伙子曾问我,“怎么大上海离婚再婚的人会这么多啊?”
当时我没听明白,事后才知道,按他们当地的习俗,一般头婚的结婚典礼都是在上午举办的,婚宴中午开席,但凡是属于第二次结婚的婚礼和宴席则不成文地规定一律放在晚上举行。而他来上海之后,从来不见上海新娘新郎在中午办酒席的,全部安排在晚上。
与东北同事相处久了,他们对生活的那份满足感会无时不刻地感染着你,使你心态自然而然会变得平和与富足。比如一个司机最爱吃饺子,他的价值观及衡量金钱的方式,都是以饺子(斤)为计算单位的。如果今天开车违章了,被警察罚款20元,他就会沮丧地说:“嗨,10斤饺子没了!”如果今天发了额外的奖金,他则喜滋滋地一拍大腿:“足能买二百多斤饺子了!”
从他身上你可以发现,原来生活不仅可以是更美的,其实也是可以更简单的……有饺子就成!
当然,在他们对上海的感受与评判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自身的缺点。
比如说某些势利眼,这点尤其反映在上饭店吃饭时,如果你不点几个昂贵的菜肴,只点家常的,那服务员就给人脸色看。所以好几次吃饭他们都拉我去东北人开的饭店,说那只要点炒菜,服务小姐还对您唱呢,东北二人转,好听。
东北人有很强的平民意识,对每份工作都有着一份本能的尊重。记得那次单位聚会,我们让个东北同事把他太太叫来也凑个热闹,可喊了几次也没喊来,他说她正忙事业呢!我们问她是做什么工作的,他说是下岗的,在家料理家务呢。
是啊!谁说做菜做饭、洗衣扫地的家庭工作不是一份事业呢。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不仅与东北同事彼此的情感进一步地融合,语言也彼此影响,他们从对上海话的一窍不通,到渐渐能听明白涵义,比如那天有个人跑来告诉我,说某某正在连声说:“危机!危机!”我跑去一听,原来是上海话:“完结了!完结了!”
后来想想,他把“完结了”翻译成“危机”,似乎涵义上还是比较准确的。
还有那天早晨和某个东北同事互致问候,一句很平常的招呼让我玩味许久,我用普通话招呼:“你好!”
而他则回答道:“侬好!”
新上海人就是这么一点点融入我们生活的。
更绝的是那个东北司机给我们上海人猜谜语,谜面是“上面八张床,下面八张床”,打一个地名,而且他还提醒我们:“全上海人都知道的一个地方……”结果谁也没有猜出来。原来谜底是:十六铺。
老上海人输给新上海人了。(文/王安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