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心情爱恋 > 10大爱情故事评选 > 正文
六十年不谢的血色玫瑰(图)(5)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14:31 新浪伊人风采

  爱 海 风 浪

  刚解放后,曹越华、王德懿双双被西南贸易部派往上海工作,一个在西南蚕丝公司驻上海办事处从事“丝绸之路”的外贸工作,一个在西南贸易部驻上海土产推销处从事云、贵、川有关药材、烟茶、干果副食等推销工作,王德懿后还担任了重庆市蔬菜公司鲜菜科长,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的(最早的“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生产、收购、运输、供应、销售等工作。他们是重庆最早一代在沿海城市建立窗口进行经贸的开拓者。年底,曹越华被招回重庆受到审查。王德懿带着1岁与3岁的两个女儿,靠“80个折实单位”的工资支撑全家老小的生活。当时一个小孩营养不良,患上佝偻病,肚皮膨胀肿大;另一个小孩患上支气管炎,后来形成终身慢性病。她每天一人分身“三头”:首先一头是白天,她要从市区溧阳路1269号(郭沫若旧居)的住家赶到几里路城边外滩的沙逊大厦工作,身处灯红酒绿,一尘不染,艰苦朴素、兢兢业业;其次一头是晚上,她要忙于家庭,照顾小孩的吃、穿、睡;再一头是夜深,她要牵挂丈夫的处境、状况,秉烛思影,伏案泪书。一年后,她回到重庆,原来的家被抄和占用,婆婆及全家物品被共挤在一个楼梯过道间本是堆放杂品的小屋。

  1957年曹越华下放劳动到了南川县渔泉农场,一去就是几年。

  “文革”中,就因为在

抗日战争中参加对盟军的翻译工作,他理所当然又被隔离监督改造,时常从所处郊区南山上的单位到市区来回,几十里,爬山涉水担浆糊,在“黄桷古道”上留下了人生一串串最为沉重的脚步。

  1969年,“最高指示”一下达,为响应号召,夫妻俩就把两个“老三届”的女儿第一批送往农村。作为母亲的王德懿在朝天门码头送别远去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小女儿,手捧着一件新做的棉袄,仿佛融注进自己全部辛酸的情感,递上时,叮嘱她多多保重,注意住行冷暖。一声汽笛,拉响了多少母女分离的悲伤、抽泣。1972年初,夫妻俩又把两个“新三届”的儿子送到广阔的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此时四个子女各奔东西,身边不曾留一个。不久,16岁的小儿子在乡下由于水土不合,满脚生疮,化浓出血感染,病情严重,被农民社员用担架抬了几十里山路,送到公社医院进行治疗。夫妻俩放心不下,经过三天两夜赶到当地看望,因那时是全国农业学大寨的高潮,经常召开“三级干部会”,找不到住宿,曾被同情人称如“流荡街头的沦落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更见夫妻患难情。

  在上个世纪后半叶中国几十年行使城市居民管理职责的《户口簿》中,作为户主、丈夫、父亲的曹越华,还有他另填入表格中的出身、成份以及自身的经历、命运,实际就是拴牵着一家人的前途。曹越华是一个真正的“双栖运动员”。一是他历难政治运动生涯到1978年,二是他坚持足球运动生涯77年,至今仍叱咤在绿菌场上。然而,妻子王德懿在60年的婚姻家庭生活中,始终履行着相亲相爱、相依相靠、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的初衷。他们不受时光迁移、时政变化,时势转换、时运乖舛,时代顺逆,甚至时人从向的影响,坚定地维系着自己心田的滋润,心境的平宁,心怀的旷达,心路的方向,心灵相通,心弦和振、心音共鸣。

  他们60年的“鹊桥”却有40多年是处在“牛郎”与“织女”之间相隔的彼岸。

  爱 树 长 青

  退休后,他们双双都践行着“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作为到老”朴素的老年人生观,曹越华被本单位延聘,继续从事科研情报资料翻译工作,主编《四川日化》刊物,一度参与中罗香精香料国际合作科研课题,英译《重庆市场》,《中国改革 —— 云南大观 》、《中国改革——重庆大观》,《中国铜油贸易的历史回顾》等专著,荣获省级优秀编辑奖和科技成果三等奖,同时还在社会上担任了科研、医疗等单位英语教师,开办英语班11个,合计学员330人。在他的学生中,上有领导干部、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下至普通护士、工人,还有出国留学生。王德懿先后去市中区职工业余学校和重庆建兴财经培训学校参与教学管理。67岁时重返重庆大学财务处,用当年商学院所学的知识,涌泉相报滴水之恩,谱写了用八年夕照晚霞之情,还一年朝阳晨曦之愿“妙龄老龄两段情”的人生篇章。两位老人奉献余热,均在八小时的岗位上工作到75岁。

  至今88岁的曹越华老人坚持足球锻炼生涯已77年,仍叱咤在绿菌场上(被中央电视台《足球之夜》杂志专版报道为“世纪足球老人”)。被评为''重庆市十佳老人","重庆市十大藏书家"。王德懿老人也曾在82岁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纪末的耄耋新兵”,并年年当选优秀党员。双双还荣获过重庆的“健康老人”称号,公选为“重庆市最佳恩爱夫妻”。

  这是一对有着美满恩爱、幸福家庭的夫妻,“红”为亮点,“绿”是色彩,永葆其向上的生命力与运动的青春。61年弹指挥间过去了,他们“双宿双飞”,经历了共和国的风风雨雨、文革的磨难、时代的洗礼,无论在何时何地何境,均失志不渝地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精神不垮、婚姻不变、家庭不散。现在他们同样高唱“春天的故事”,昂首“走进新时代”,带着沧桑跨越千年,白头迈入了21世纪。以“爱在学业中产生,情在工作中相融,心在事业中沟通,趣在生活中交流”志同道合的实践,充分体现出“人的生命在于运动、人的精神在于奉献、人的行为在于奋斗”——全方位人生永恒的主题。这是爱的力量,这是爱的诠释。

  去年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重庆日报等众多新闻媒体均对曹越华、王德懿作了典型报道。12月初,88岁王德懿老人重沿当年72道拐、娄山关、“掉尸岩”《南行记》的流亡之道,重返唐山交大内迁到贵州平越遗址,贵州都市报、贵阳晚报等报刊以"64年后,流亡学子重返贵州"作专题介绍.今年5月,老人又被西南交大特邀到成都参加了110周年校庆,为返校校友年龄最长者,并且会见了已故茅以升老院长的女儿茅玉麟秘书长,合影留念.誉为超级校友.

  爱情是生灵间一种融合的境界,也是社会上一种共同的责任。它不受贵贱的指使,贫富的制约、时空的束缚、 分聚的限定。曹越华与王德懿是一对极其平凡的清苦夫妻,但他们拥有一生极其不平凡61年传奇的幸福爱情。他们向世间展示了一对普通人心灵的结合、情感的契合、精神的融合、志趣的投合、阅历的交合、寿命的渗合、奉献的共合——“夫妻合一共天地”自己爱情的秘诀。

[上一页] [1] [2] [3] [4] [5]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