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年轻美丽的中国少女,带着满满的行囊,独自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途,开始了她人生中的奇遇。
她美丽聪慧,高贵典雅,她是英国同学眼中的“东方公主”,是西方观众眼中的中国娃娃,她如一朵娇艳的牡丹绽放在戏剧舞台上,似一汪清泉流淌在大银幕上,她迷人的容颜和精湛的演技让世人记住并爱上了她。
她叫周采芹,是中国著名京剧大师周信芳与妻子裘丽琳的第三个孩子,或许她的出生,便已预示了她一生的奇遇。
名人父母的传奇爱情赐予她不平凡的生命
周采芹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京剧大师周信芳,她的母亲裘丽琳,是当时上海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他们的爱情,从私订终身,到生死相随,亦是一篇可歌可泣的乐章。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粹京剧进入了鼎盛时期,周信芳是当时非常著名的老生,以其精致的扮相和出色的唱腔,成为了戏台上当仁不让的头角,并开始活跃于上海的大舞台。
1928年,18岁的裘丽琳刚从一所法国天主教会办的女校毕业,开始出现在“十里洋场”的上流社交场合里。从外祖父那里继承的四分之一英国血统给了裘丽琳白皙的肌肤、深邃的眼睛和挺直的鼻梁,还有那些典雅时髦的服饰,让她成为了美丽的女神,吸引了众多追求者。但她,却在一次偶然的看戏中喜欢上了扮相精致的周信芳,从此开始了他们这一生解不开的缘分。
虽然当时周信芳已是声名远播的著名京剧演员,但在上流社会看来,他始终不过是个“戏子”。而像裘丽琳这样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都如此优越的大家闺秀,应该选择一位少年公子,成为尊荣富贵的“少夫人”,或者选择一位有背景的年轻外交官,成为有头有脸的外交官夫人……然而,裘丽琳却选择了周信芳,选择了一个“戏子”。
在一次义卖活动上,他们相识了,爱情在瞬间迸发,很快,他们便深深相爱。但因为他们的身份,让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成为那些八卦小报的头条新闻,他们只能暗中发展这段感情,期间虽然艰难重重,却也甜蜜幸福,使他们的爱情更加坚定。
只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周信芳和裘家三小姐恋爱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这气坏了裘丽琳的母亲,她一方面让儿子阻止那些报纸刊登周信芳与裘丽琳的绯闻,另一方面则慌忙开始为女儿择婿。当时,天津一个家世背景雄厚的公子进入了裘母的视线,对方一切条件都很符合她的要求,尽管将女儿嫁去北方她亦有万般不舍,但那也总比嫁给一个“戏子”好,于是,两家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婚事来。
就在此时,裘丽琳离家出走了。她没有背弃爱情,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大胆争取,她几乎是穿着睡袍、趿着拖鞋从家里逃了出来,一路奔向周信芳,奔向他们今生那生死相依的爱情。
后来,裘丽琳为了和周信芳在一起,还动用了法律手段。她在上海的某大报上登出了其聘请的某著名律师的启示,内容大致如下:本律师的当事人已经成年,依法当享有《中华民国民法》规定之公民权利,任何人无权限制其人身自由和侵犯其合法权益。否则本律师将依法提出起诉,云云。为了爱情,她几乎放弃了曾经拥有的一切荣华富贵,甚至亲情。
就这样,周信芳和裘丽琳开始了艰难却甜蜜的新生活。为了生计,裘丽琳一直追随着周信芳在各个城市演出,悉心照料着爱人的生活。1933年,周信芳在天津巡演之时,可爱的小公主周采芹呱呱坠地,周采芹曾戏谑地形容自己是生在了装行头的戏箱里,或许正是如此,才注定了她的一生与戏剧有着不解之缘。
周采芹是周信芳和裘丽琳的第三个孩子,但此时,他们还没有结婚,从某种意义上说,周采芹还背负了一段时间的“私生女”之名。而裘丽琳,也一直因为私奔丑闻承受着来自各界的压力。不过,在采芹出生之后,周信芳和第一任妻子离了婚,裘丽琳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隆重婚礼,向世人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用不懈坚持换来的幸福胜利。
在周信芳和裘丽琳相依相偎的近半个世纪中,他们夫唱妇随,享受过幸福与快乐,赢得过尊敬与荣誉,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艰辛与患难中度过的。30年代初,周信芳在上海受到黑社会的欺压,甚至生命受到威胁,一家人只能出门避祸,流离颠沛地过着“草台班”艺人样的生活;30年代中期,为了唤起民众,周信芳受到日本特务炸弹和暗杀的恫吓;40年代初,周信芳由于拒绝到汪伪特务机关“七十六号”去唱堂会而遭到绑架,幸得裘丽琳卖掉许多陪嫁的首饰才把他救出来;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们又冒险掩护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这样的故事,不是出现在电影中,也不是出现在舞台上,而是出现在他们真实的生活里,不论其中有多少纷纷扰扰,他们彼此始终不离不弃。
新中国成立后,周信芳的艺术成就和人格品德受到了充分尊重,过去的“戏子”成为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一连串的桂冠和荣耀加到他头上,谁都以为新生活已经开始,幸福和快乐再不会远离,却不料他们最终还是没有躲过那一场十年浩劫,一对伉俪相继离开了人世。而此时,周采芹远在他乡,甚至连父母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留下了人生中深深的遗憾。
周信芳和裘丽琳的生死之情有过轰轰烈烈的浪漫,亦有过细水长流的默契,或许对他们来说,不管再艰难再苦困,每一刻的相守都是最好的时光。在周采芹眼中,父母的爱情婚姻太过理想,而她却早早地看穿这个世上的许多婚姻并不理想,因此在她的生活中,爱情和婚姻似乎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罢了,当然,这是后话。
斑斓多彩的童年生活是一段美丽的记忆
周信芳给孩子们取名颇费了一番脑筋,孩子们的名字都出自《诗经》。周采芹的名字出自《鲁颂·泮水篇》中的“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古语中把学校称为“泮宫”,“采芹”就是上学的意思。等她真的上学的时候,同学们给她取了个绰号叫“芹菜”,她倒也不介意,因为芹菜很有营养,颜色淡雅,既不骄横也不娇气。
或许是继承了父亲良好的表演基因,周采芹从三岁开始,已经展露出非凡的表演天赋,但裘丽琳却坚持要打破传统“戏子”后代的命运,强烈反对周家孩子继承父业。于是在那个相对闭塞的年代里,周家的孩子们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过着贵族一般的奢华生活。
周信芳虽然平日里温文尔雅,甚至偶尔还带些孩子气,但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却从不马虎,有着一套原则,如果孩子们违背了原则,他也会毫不客气地训斥他们,让他们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因此,周采芹对父亲怀着敬爱的同时,也多少有几分惧怕,特别是在做错了事的时候。
虽然周采芹从小便有过人的表演天赋,但她在舞台上的第一次,却并不那么顺利。那是抗战结束后不久,周采芹的家庭老师丁毓珠和上海妇女协会一起组织家庭妇女排演业余话剧,把普通妇女带上了舞台,周采芹也被选来演出。
演出在上海一家很大的剧院,起初,周采芹不慌不忙地走上了台,想着只要按自己早早排好的去演就没问题了,谁知当她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一片观众时,她的脑袋突然一片空白,完全忘记了自己要做什么,害怕地跑回了幕边。她很快被站在那里的丁老师推回了台上,最后,好歹把歌唱完了,而且还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虽然那一次的经历不免有些尴尬,但那样热烈的掌声,对儿时的周采芹来说,依旧是一种鼓舞。
周采芹8岁那年,写过一篇作文《为伟大的女性而战》,那篇文章,她得了零分,因为她的文章还没有题目长,她光有这么一个愿望,可惜年幼的她根本不知该如何表达。不过,这倒是让我们窥到了她早早萌发的女性意识。她后来性格中的特立独行与坚持执著,或许从那时便已开始萌芽,并在后来的岁月里茁壮成长。
周采芹儿时便很喜欢观察别人,并常常把自己置身于别人的位置之上,感受别人的苦痛与艰难,这是她身上表演细胞所释放的潜质,一种与生俱来的本性。那时,周家的对面住着一个高级交际花,周采芹对那个女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总是透过窗户偷看,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虽然后来她因此被父亲狠狠骂了一顿,但当她在伦敦扮演妓女“苏丝黄”的时候,那却成为她一段宝贵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