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情感爱恋 > 正文

三联:谁制造了王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2日10:10  三联生活周刊

  导言:在华语歌坛,王菲是不可复制的,她的经历加上她的直觉,就注定无法再出现第二个王菲。如果从整个时代背景来看,王菲经历了中国内地开放到逐步走向市场化所有过程,在每一个阶段,她都是受益者。三地的歌手中,再找不出第二个来。

谁制造了王菲
谁制造了王菲

  提示1:流行音乐对她而言只是启蒙,但是摇滚乐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她未来的方向。

  提示2:这种修饰假音不但回避了弱点,而且标新立异,超前半步的模仿成全了个性。

  提示3:她倒像是一只章鱼,把触角伸向各处,恰如其分地抓去她所需要的一切。

  王菲的启蒙

  在整个华语地区,有两个女歌手可以称得上是标志性人物,一个是邓丽君,一个是王菲。邓丽君的意义在于,她用歌声传达了一种美好的东西,尤其对内地听众而言,这种美好几乎被放大到无限。邓丽君的启蒙影响到一大批内地女歌手,这其中就有王菲。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台湾流行音乐开始进入到内地,对于禁锢了几十年的内地人来说,流行音乐在当时起到了解放天性的作用,绝大多数年轻人第一次从流行歌曲里听到了情欲,这也是当年反精神污染中流行歌曲被列入批判对象的原因。如果说后来以崔健为代表的摇滚乐表达了一种反叛,那么,在80年代初期,流行歌曲实际上起到的就是反叛作用,没有流行歌曲最初人性的启蒙,也就没有崔健的反叛。

  流行歌曲突然进入内地,并且蔓延,这让音像发行公司感到,必须为市场填补大量的流行歌曲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但在当时,内地音乐家对流行歌曲的创作还缺乏经验,对于流行歌曲主题、流行歌曲与受众之间的心理学和市场学的关系,都没有任何概念,即使是去模仿,也抓不住流行歌曲的内涵。在那一时期,以谷建芬为代表的音乐家确实创作了一大批流行歌曲,但与台湾流行歌曲还存在着一个本质差别,那就是流行歌曲到底该唱什么。或许,今天我们再回顾那段历史,发觉谷建芬的作品在当时也只能达到那个程度——用谨小慎微的方式表达模糊的情感,这在当时已经算很大的突破了。

  所以,就出现了翻唱,那些不管是受邓丽君还是刘文正影响的歌手,都开始翻唱台湾歌曲,这种翻唱一直持续到1988年左右,当海外音像制品可以通过引进而不是进口更多更快速进入内地,翻唱终于失去了市场。

  在这个时期,内地涌现出了一大批流行歌手,这些歌手一般以录制翻唱卡带为主,以走穴维持生计,除此之外,他们不会创造更多流行文化的附加值。那时候媒体不会去关注一个流行歌手,也不会有厂家找这些歌手做广告代言,对于相对争议性不强的歌手,可以有机会在电视上露面,比如苏小明、朱明瑛这样的歌手,大部分歌手几乎游离于媒体视线之外。那时候的听众,注意力还集中在歌曲本身,至于歌手本身的魅力,由于缺乏更多信息,很难让听众产生兴趣。

  如果从王菲1987年离开北京到香港定居为一个点,可以看出,在她生活在北京的这段时间,她和内地第一批、第二批流行歌手一样,听着邓丽君长大,感受到开放给她带来的新鲜事物,她也和所有当时的歌手一样,翻唱过几个专辑,甚至销量都过百万,但当时有多少人记住了她?几乎没有。在当时,公众相对熟悉的流行歌手,加在一起也不过三四十人,第一届百名歌星演唱会,人们能认得出的歌手不过那么几位,王菲只是进入了第二届百名歌手演唱会的阵容。在北京生活这段期间,王菲和当时的歌手一样,流行音乐对她而言只是启蒙。但是当时的摇滚乐对王菲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她未来的方向。

  在她离开北京前,崔健的摇滚乐也刚刚露出一丝端倪。第一届百名歌星演唱会,崔健第一次露面,随后的一张拼盘专辑里收录了两首歌,之后音像市场再无崔健的任何踪迹,直到1989年,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才面市。其他的摇滚乐队也都是刚成雏形。摇滚乐究竟是什么,不仅对当时的听众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对第一代摇滚乐手来说也一样。但是王菲很敏感地发现流行歌曲与摇滚乐之间的差别,尤其是她当时与北京的摇滚乐手走得很近,与“黑豹”乐队键盘手栾树的恋爱经历开启了她音乐世界的一扇窗口。即使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王菲并没有左右她音乐风格的自主权,但是这颗种子一直埋到1996年,到她可以与窦唯、张亚东自由合作的时候。

  西方摇滚乐也是随着台湾流行歌曲进入内地的,如果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人通过流行歌曲完成了初步叛逆的话,那么,摇滚乐则是完成了进一步的叛逆。80年代整个文艺界的反思思潮与开放后外来文化的冲击结合在一起,出现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的作品。但对于当时只有十六七岁的王菲来说,这种思潮对她的影响并不大,但是那个时期的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她。摇滚乐在当时很前卫,却又很本能,逐步开放的环境让她能接受这种很解放的音乐。

  王菲离开北京举家移居香港,并非个人意愿,但这一步却决定了她未来的命运。如果她当时依旧在北京,现在顶多也就是另外一个那英。

  王菲的修炼

  在80年代,内地流行音乐谈不上产业,但是流行音乐创造的市场价值远远超过了现在。当时音像行业的基本操作模式是音像出版社责编制,就像现在出版社出版图书责编制模式一样。一个音乐编辑去物色歌手进棚录音,然后找到一家音像发行公司把磁带出版发行。音乐编辑相当于制作人的角色,但是操作方式又不像现在的制作人,他们对音乐本身理解的标准比较简单,即好不好听;对市场的理解还停留在跟风状态,他们不会去评估市场趋势和走向,多数情况下还是根据现有的歌手、歌曲资源决定一张专辑的结果,更谈不上市场策划与包装。听众也停留在你给我什么我听什么的状态上,几乎是一种文化配给制。80年代的大批歌手实际上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音乐编辑也仅仅能做到把握好歌手的最基本状况。

  回顾那个年代出道的歌手,除了崔健之外,其他歌手仅停留在因演唱歌曲而带来的知名度上,并没有因为其知名度而对音乐文化及个人价值带来更进一步贡献与提高。当时的历史阶段,整个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也是有局限的,更不用说流行音乐这种可以完全依靠市场经济来发展的文化产业。80年代红极一时的歌手,韦唯、毛阿敏、刘欢、田震……他们带给流行音乐本身和受众的影响都是单薄的,换句话讲,那个时代造就了这么一批歌星,但是这批歌星并没有与那个时代更进一步地互动,当时的环境不足以去为这些歌手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果王菲当时还在北京,可以想象,她可能会成为一个像毛阿敏那样有知名度的歌手,但也仅此而已。

  中国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歌手在中国90年代步入市场经济社会后迅速地被过渡掉了。而此时,王菲在定居香港后,18岁的年纪,对于一个歌手来说,正是黄金时期,她一点都没有耽误,香港完善的唱片业环境对成就她无疑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与此同时,内地流行音乐在进入90年代之后经历了一阵低迷期,原来靠翻唱的方式不灵了,人们可以花几乎等同于翻唱的价格买一盘原汁原味的引进版卡带。而原创力量此时还没有真正形成,靠市场行为去包装歌手运作还处在低级阶段,而且,唱片制作公司几乎是与盗版行业同时兴起,因此内地原创音乐在最初发展了几年后,到1994年达到一个短暂的巅峰状态便急转直下,慢慢萎靡下去。

  另外,当唱片制作业出现时,仍然存在一个从业者缺乏对流行音乐深刻了解的现实问题,从业者只从港台地区和欧美学到一点皮毛,无论是对流行音乐的理解还是制作环节以及对市场的认知,几乎都是从零开始。此前的流行歌手,在仅有的条件下,也仅仅成为卡带销量歌手。而流行音乐进入包装时代,这批有天分的歌手又时过境迁,能享受到包装时代好处的歌手屈指可数。当内地唱片业终于差不多搞清楚唱片业是怎么回事,商业运作意识慢慢成形,新一代唱片业从业者明白流行音乐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互联网时代又到来了,盗版与免费下载几乎从根本上彻底摧毁了尚未形成基础的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的梦想。

  换句话讲,从80年代初期内地出现流行音乐,到现在为止,每个时期都会有一些有天赋和才华的歌手,但是大环境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机会。

  只有王菲例外,在内地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她在香港歌坛起步,到了90年代中期,她已经步入香港一线歌手的行列。而这时与她当年同时出道的内地歌手几乎都淡出公众视线之外了。

  从70年代末开始,甚至一直到今天,台湾流行音乐对内地的影响就一直没断过,进入80年代后期,香港流行音乐开始影响内地。香港流行音乐对内地的影响和台湾流行音乐不同,它最初是通过电影、电视剧对内地产生影响,大部分内地人欣赏粤语歌曲存在一些障碍,但这并不妨碍香港流行音乐逐步被内地接受。再加上当时沿海对外开放的城市与香港的经贸往来,香港文化慢慢开始影响到内地,在内地人看来,香港流行音乐比台湾流行音乐多了一些时髦。90年代初期,以四大天王为代表的香港歌手让内地人彻底进入了偶像崇拜时代。从这个变化过程不难看出,从邓丽君的启蒙到四大天王把流行音乐娱乐化,内地人对流行音乐的理解是:港台流行音乐代表着一种魅力、时髦、开放、潮流,在这10年间,港台音乐带给内地一种流行文化的氛围,也让这个时期成长的年轻人对流行音乐的审美完全钉死在港台流行音乐上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新养道特约养生馆

留言板 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