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风光时,最多一次她一晚跑了十三个场子,算得上“天涯歌女”了,而她的跑场演出收益经常每月的收入有好几万元,在当年十分可观。由此,她也正式脱离了美容美发行业,专心开始在歌坛发展。
作为香港歌坛的标志性人物,天后徐小凤近年已淡出公众视线,养尊处优享受人生的她,不愿多曝光,即便在港岛的演出也非常之少,2011年12月16、17日两天,徐小凤一圆三十年海上梦,首度来沪开唱。
事实上,对很多内地70后、80后歌迷来说,对徐小凤的熟悉,还是来自于她的后辈梅艳芳、张国荣等人的翻唱:1982年,梅艳芳凭徐小凤的一曲《风的季节》获得新秀比赛冠军;
1986年,张国荣在“浓情演唱会”上翻唱了她的另一首金曲《谁又欠了谁》;1989年,央视春节晚会,着一袭蓝绿长裙的徐小凤唱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和《心恋》,而那也是她唯一一次出现在内地的电视节目中……
阴差阳错的“小白光”
初出茅庐补贴家计 驻唱夜总会一晚跑13场
和许多歌手一样,徐小凤的出道,属于无心插柳那一种。2岁时,随父母由内地移居香港,身为长女的小凤,其后还有三弟二妹,因为要帮助父母打理江浙食品生意及照顾弟妹,中学二年级她便辍学了,但天生喜欢唱歌的秉性,注定是“老天爷赏饭吃”。
出道之前,徐小凤曾在美容美发厅工作,相当于现在的美发师和造型师。1965年,她参加了由天天日报及南国实验剧团联合举办的“香港之莺”歌唱比赛,结果积极力争出线的两个同学落选了,徐小凤却无心插柳,以一曲白光的《恋之火》登上冠军宝座并得了唱片合约,所以初出茅庐的小凤被称作“小白光”。
当时,家风严谨的父母觉得,做歌手必须抛头露面,与“戏子”无异,反对她从事这一行。徐小凤据理力争,以补贴家计为由,最终成功说服父母,开始到夜总会跑场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演艺歌舞厅与夜总会蓬勃兴盛。当年,香港旺角的花都、国际、尖沙咀的首都夜总会以及海城夜总会,都留下了徐小凤驻唱的身影。
风光时,最多一次她一晚跑了十三个场子,算得上“天涯歌女”了,而她的跑场演出收益经常每月的收入有好几万元,在当年十分可观。由此,她也正式脱离了美容美发行业,专心开始在歌坛发展。
金光灿烂的“豆沙喉” 舞台上以华丽见称
徐小凤最早唱的是《明月千里寄相思》、《盼三年》这样的老上海风格歌曲,很快,特有的低沉磁性声线,博得了“豆沙喉”的美称。唱古典小调出名后没多久,成名了的徐小凤发现,香港已经开始流行粤语歌曲。
为了让自己跟上时代,徐小凤也尝试着学唱粤语,依然很受欢迎。有专业人曾评价称,徐小凤的中低音纯属天生,那种低音的黏沉、磁性和浑然如涌,是任谁也达不到的。
70年代早期,徐小凤主要翻唱别人的作品,直到1978年的《大亨》(顾嘉辉曲),才有了被歌迷熟悉又属于自己的歌。之后,徐小凤转投新力唱片,真正成为独当一面的歌手,两首名曲《无奈》及《风的季节》就出自这一时期。
后来,她又改投康艺成音,凭《随想曲》(顾嘉辉曲)获得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奠定了其在歌坛的不倒地位。
1986年,徐小凤加盟宝丽金,首张大碟《每一步》至为成功,除同名的改编歌外,歌曲还包括后来分别成为无线剧集《流氓大亨》主题曲及插曲的《城市足印》和《婚纱背后》,而1991年的《文明泪》为徐小凤灌录的最后一张唱片。1995年,在举行了18场演唱会后,徐小凤开始淡出歌坛。
徐小凤有着与众不同的圆脸,和出乎人意料的细腰身,所以在任何场合,她都穿袭束腰的西式古典长裙,雍容中透出妩媚。
在舞台上,她以华丽见称,自1987年其演唱会以“金光灿烂”命名后,“金光灿烂”就代表了徐小凤,而其演出时经常穿着的白色黑圆点连身长裙更成为其象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