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浪娱乐”
文章原标题:沉迷当人夫无心工作?没想到周杰伦不声不响就搞了个大动作!
文章原标题:沉迷当人夫无心工作?没想到周杰伦不声不响就搞了个大动作!
文:熊小夭
结婚当爹对一个男明星的改变有多大?讲真哦,你看看周董就知道了,婚后从傲娇小公举直接变黏妻小公举了。
昆凌走到哪他跟到哪!逛街买东西,他跟着就算了。
人家昆凌去国外工作,小公举也屁颠屁颠的跟着。
前段时间周董不是还开了ins嘛,活得像个高仿号似的,当然主要目的是为了炫妻晒娃,有多爱炫?隔三差五的晒个合照,有事没事秀波恩爱。
好不容易晒个自拍吧,三句话离不开老婆孩子。
好的,这就是传说中人夫の日常吧!!!原本以为他现在是沉迷家庭,无心创作的状态,新作估计还要再等个一年半载的吧。。。可没想到,人家不声不响就放了个大招。是的,周杰伦出新作品了。
我昨天刷首页刷的,他和OPPO合作出了一部微电影。名字你们很熟悉,正是以周杰伦那首《最长的电影》为名。
所以是《最长的电影》MV的续写?NONONO,不止这么简单。微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一个叫小笑,另一个叫小宇。听到名字,是不是又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十年前,《最长的电影》里,男主叫“小宇”;《不能说的秘密》里,女主也叫“小雨”,周杰伦是有多爱这个名字。
而这部微电影的故事,和当年的《不能说的秘密》一样,同样是围绕钢琴展开的。
既有《最长的电影》的元素,又有《不能说秘密》的元素,这是要祭出回忆杀大杀器???回忆杀有没有达到效果,反正我看完是被感动到了!微电影里周杰伦在里面饰演一个能唤醒人记忆的钢琴魔法师,亦或是可以说是记忆摆渡人。他可以通过弹奏钢琴,帮助人找到失去的记忆。
故事背景设定在2070年冬,一对迎来六十周年钻石婚的老人,去七里香镇找周杰伦,女主人公小笑彼时因为罹患老年失忆症已经渐渐忘了她的爱人小宇。在她的记忆里,永远是小宇年轻时的模样。只有一年一度结婚纪念日时,小宇带她来找周杰伦,通过周杰伦的琴声她才能补齐与小宇的所有记忆。
当琴声响起,两位老人的记忆回到那些的青春时代,记忆就像就像相机里老照片的一样,一幕幕呈现出来,从追星,恋爱,打架,到结婚,生小孩,变老,变糊涂。
听起来有点奇幻色彩,但故事本身却是温暖煽情的。
故事里他们和曾经的你我一样,喜欢听周杰伦。小宇和小笑初识时,就是从中学一起听周杰伦。小宇骑单车载着小笑,小笑在后座上听随身听,仿佛有着青春里你我的影子。
后来他们相爱了、毕业了。和很多年轻的情侣一样,和最爱的人去看了一场周杰伦的演唱。
小宇在杰伦的演唱会上向小笑求婚的场景。对于很多女生来说,是梦想中最美好的仪式了吧。
微电影里最感动的是最后,小笑记忆恢复的两分钟,捧着小宇的脸说,你老了!小宇回她,你一点都没变。
从黑头到白头,60年他们依然如初。而当琴声停止,两人的回忆戛然而止,小笑的记忆也又回到当初。
小宇对着周杰伦说:一年有这么一次,我就满足了。然后牵着小笑的手回家,大雪里是他们蹒跚远去相偎相依的背影。
一个很暖很温馨的爱情故事,虽然时间跨度有60年,但对于很多80、90后的歌迷来说,相信会有很多共鸣吧。
故事里,他们的爱情,他们的青春和周杰伦的歌息息相关,而现实中的我们,也是如此啊。不是每个人的故事都像他们那样浪漫唯美,但周杰伦这个名字,却都是镌刻在无数人青春中的名字。想到周杰伦,就想到青春,就说说我吧,当年第一次听周杰伦,是《龙卷风》。那会对于这个单眼皮大男孩还是很陌生,只知道那个时候,他的音乐很超前,他的歌唱得总是“含糊不清”。
真正入坑喜欢上周杰伦,是2004年的夏天。
那一年的夏天,因为《七里香》这首歌第一次get到“火”是一种怎样的概念。突然之间满大街就都是“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
也是那几年,开启了我狂听周杰伦的日子。那是周杰伦音乐的黄金时代,对于90后来说,也是最有记忆点的青春年代。我想很多人应该会和我有相同的经历吧。学生狗买不起CD,就每天放学屁颠屁颠蹲在唱片店买磁带。
对,就是那种可以放在你复读机里的磁带。。。一小盘,5块钱。
在晚上写作业的时候,偷偷的拿出来放在复读机里听,后来上了中学,有了随身听。《七里香》、《晴天》、《蜗牛》、《发如雪》、《黑色毛衣》每首都是单曲循环好几遍,然后再在课间拿出小本本抄歌词。现在想想,每天带着MP3听周杰伦,骑单车去上学的日子,大概是记忆里最纯粹最美好的时光。
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一首周杰伦的歌,而OPPO这部微电影也恰好唤醒了我们对青春的记忆。今天刷微博看到很多粉丝看完都哭到不行↓
朋友圈里,也有不少好友在刷这部微电影,大家都疯狂的开启对小公主爱的告白↓
对于很多80、90后来说,周杰伦的歌可能就是有这样唤醒青春记忆的疗效。不止是现在,60年后我们会在干什么?我想我们或许也会像微电影里的老人一样,听着周杰伦的歌去回忆青春,回忆爱情吧。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微整形(微博)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