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耶鲁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体温较高的人一般来说比较友善,更愿意把自己的东西赠予他人;体温较低的人则相反。
身体皮肤内脏各有温度
37℃左右:正常体温。个体之间体温变动范围在2.7℃之内,都是正常的。
除了体温外,人还有“皮肤温”,也就是皮肤表面的温度。在环境温度为23℃时,人的额部皮肤温一般为33—34℃,手为30℃,脚为27℃。就连人的内脏也各有温度:肝脏温度最高可达38℃;脑产热量较多,温度也接近38℃;肾脏、胰腺及十二指肠的温度则略低。
37.5℃以上:发热。37.5—38℃度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当体温高于41℃或低于25℃时,将严重影响人体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甚至危害生命。
健康的环境温度
20℃:最佳室温和睡眠温度。在春秋季,让室温保持在20℃左右人最舒服。我们常说“温暖如春”,就是指北方春季的室外气温平均为20℃左右。同时,20℃也是最佳睡眠温度。室温在24℃以上时,睡眠会变浅,睡眠中的身体动作和醒转次数增多。睡眠温度在18℃以下,也会容易醒转,不容易进入深度睡眠。因此卧室室温一般以20℃左右为佳,湿度以60%左右为宜。如果是办公室,温度最好恒定在17℃,这是最适合人类思考的环境温度,也是最佳学习温度。
室温超过25℃时,人体开始从外界吸收热量,会有热的感觉。若室温超过35℃,人体就会通过出汗散发体内热量,感到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头昏脑涨、全身不适和疲劳,有昏昏欲睡的感觉。相反,当室温低于4℃,你会感到寒冷;当温度在8℃—18℃时,人体就会向外散热。
一般来说,冬天室内温度不要低于16℃,最好在18—20℃之间;夏天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3℃,最好在25—27℃之间。这样的温度既可保证舒适,也不至于使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生病。
24小时内的气温下降超过10℃就可以算是骤降,这时人对温度的耐受能力赶不上温度变化,抵抗力出现“盲区”,最容易感染伤寒。大风降温或是北方冬季早晨的低温时分,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太阳出来后再出门锻炼,每天回家后,及时用热毛巾捂脸并用热水泡脚,这是冬季防病的最好办法。
生活中的最佳温度
35—38℃:最佳饮水温度。这一温度最接近人体体温。对于热饮来说,冲蜂蜜水的最佳温度为50℃;热牛奶、热汤等在60℃时味道最好。无论如何,饮水和进食食物的温度,都绝对不要超过60℃。对于冷饮来说,汽水在5℃时最可口。
39℃:洗澡水最佳温度。洗澡的水温应该在35—40℃之间,略高于体温的39℃最适合。过高的水温会破坏皮肤保护层,使皮肤丧失对污染及细菌的抵抗力。建议洗时先用手试试,如果手觉得烫,身体其他部位也会觉得烫。
38—43℃:泡脚的最佳温度。脚部温度是人体中最低的,因此泡脚水可以稍热一点,能促使足部和下肢血管扩张,使大脑得以休息,有助睡眠。最好用深木桶泡脚,并在木桶上盖一块塑料布,以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即便是怕冷的人,也不要一味用特别热的水“烫脚”。在泡脚水中加入生姜、肉桂等药材,促进血液循环,才能真正做到为身体保温。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