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一个行业,不少人在勤恳工作的同时,却忽略了着装一环。由着自己的爱好穿,认为穿着是个人的事;或是随大流糊涂穿。真是遗憾,因为职场有时很冷酷,就是那么以衣取人。
经历叙述
在上海的白领面前惭愧
作为一名记者,什么场合都要赶。作为记者,对着装,又从无制服之说,可谓百花齐放。然而,记者又的确是属于白领。
如果在全国性的媒体新闻发布会上,上海记者是非常容易辨识的。如果是男性,虽然是以休闲装为主,但一定打理得整齐清洁。女记者,面容总是清秀,穿着上非常女性化。她们习惯用丝巾、披肩、清爽的首饰、精致的手袋来表现自己的优雅。
正因如此,每每要到上海的写字楼采访,在着装上就要狠狠地琢磨一番。
在上海的写字楼,我发现白领小姐们有一些着装上的禁忌:不穿特别宽松,或是特别紧身的服装(细想非常有道理:太宽松的衣服很随意,给人的感觉是你在度假;太过紧身,那种性感又与严谨的工作氛围不符);不穿特别鲜艳、花色繁琐的服装(别把我当花瓶看);不穿平跟鞋、高统靴(册繁就简的婷婷玉立才是自立)。
有几次,穿着牛仔裤冲过去采访,在一群丽人中,惭愧得找不到北,虽说不该以衣取人,但在那种场合,我感觉实在像极了找工作的大学生。尤其是当一个丽人来给你倒杯水的时候,你总觉得该站着的是你。
现在,如果采访的地点是那种场合,我一定会带上一双浅口中跟皮鞋和透明丝袜,选一条修身素色裙,如果是配毛衣,一定要是薄形的浅色衫。双肩包也换成真皮手袋。这样,采访会进行得很顺利。因为,至少在形象上,你与被采访者拉近了距离。
我有一位男同事,在上海采访时,因为穿了一双拖鞋,被门卫谢绝入场,他冤得大叫:我这是名牌啊!可是,在上海的职场,人们更认可的是规矩。
比较感慨
杭州女性不爱职业装
同样在高档写字楼谋生,不同城市,对着装的感觉区别很大。
那次与在北京外企谋生的女友见面。晚上相约去泡吧,虽然我们难得一见,但她坚持让我给她20分钟,她迅速回家换了牛仔裤和哈韩的大挎包。因为难得轻松一下,她一定会让身体躲进最舒服的套子里。第二天,她开车送我去机场,因为接着要赶一个会议,她已经认真地把自己“白领”化了:一身藏青西服套装、真丝白衫,配上艳色的小丝巾,头发也挽了发髻,连口红都换成极近唇色的朱红,端庄大方。
另一位在杭州写字楼工作的女友,她的单位要求穿制服,这让她痛苦无比。每次见面她都要说:“你就好了,想穿什么穿什么。”后来,发现她在上班时间为工作的事找我时,也是穿得姹紫嫣红的,细问才知道,她宁愿躲在公司的洗手间换掉制服,也不愿意牺牲扮靓自己的机会。
第三位女友也在杭州,她的公司甚至每年发置装费,年底还要评最佳和最差着装奖,可她的穿着,在我眼里,还是那么非职业化:比如她会穿头尖得像匕首的皮鞋、正统的西裤她会配一件弹力的花套衫。
分析说理
穿得保守升得快
刊载在《华尔街日报》上的研究文章披露,“那些服装‘绝对女性化’的女性主管,通常收入较少,而且晋升机会不多。另一方面,高收入的女性是那些穿着专业化的、单调的、保守的、非性感的和无花饰的人。”
这篇文章说,穿着保守而专业化的女性,其晋升机会大约是那些穿着有花饰而又性感的女性的两倍。穿着并不是最能引发激情的途径,但它能决定你得到或者失去某种机遇。
你的穿着方式决定了你向外传递的综合讯息。一般说来,最重要的经验性的规则是:为你想争取的工作而穿着,而不是为你现有的工作而穿着。当你的上司审视他的周围,寻找合适的人来填补某一职位时,你看起来必须早就是合适的人选。当然选择服装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需要考虑。
如果你要向外传递你具有亲和力的讯息,选择淡色比如驼色、灰棕色、淡蓝色或者粉红色会让他人对你产生信任感。
(朱嫣 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