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风情100》
《新女报》是重庆文化的理想出镜。换个说法,重庆文化的美感,应该是《新女报》这种样子;而这本《风情100》,恰是一个样品;借购房的术语来说,一套精装样板房。
请注意一个概念:文化结合部。这个概念产生在读书界,由学者们提出来的。结合部指长江流域,所谓结合,指北方厚重的古典文化和沿海开放的时尚文化的结合。
这一直是个问题:古典厚则厚矣,隽永耐嚼,然而失之僵硬。时尚炫目,新鲜刺激,然而失之浮浅,而且快餐文化极难保鲜,左顾右盼你吃不上口,最后竟在食品堆里饿死。
因此两种文化结合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长江流域。北方人说我们是南方人,沿海又叫我们北方佬,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
现在我们来说人文。我的看法是,重庆本土的文化人群,是在近20年才大规模成长起来的。重庆能办出整个中国西部惟一一份女性报纸,能办成新女报这种集思想分量与眼球绚丽于一身,发行得既冲刺又耐久——诸君想想一个人既是百米冠军又是万米冠军——的报纸,是重庆文化新人的杰作,又是重庆已有文化新军的标志。
人们说“重庆文化”已经有一些年了。以前一说这个,总将抗战时的陪都文化填进来,希望能撑起很堂皇的门面。其实这有点自欺欺人。陪都文化最多只是重庆文化曾经的饰物——就像一个衣着
朴素的人戴了几天借来的胸针。国际上有一个说法:重庆是世界上惟一一座二战结束就“消失了的城市”,因为伦敦还是那个伦敦,巴黎还是那个巴黎,重庆却不是那个重庆了:文化精英们涨潮般地来了,又退潮般地离去,将那枚胸针也带走了。
说到底地方文化的创造还得靠本土人士来主打。
在重庆直辖之后,本土的人们加大了文化的力度。首先,统一了认识:我们所拥有的,是一种码头文化,其内容是建立在简单劳动基础上的,江湖气十足的文化。
这种文化阳刚,大气,具有很强的包容力,而且既质朴又潇洒,看上去是很美的。
然而粗糙、简单、无序,老实讲还有些空洞,其中的重义气轻原则,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因此重庆文化需要改造。
《新女报》是对重庆文化的改造试验。现在,在第100期之后,可以肯定地说,试验成功了。她最大的特点,是杰出的结合——
思想与艺术的结合。
实用与审美的结合。
教育与娱乐的结合。
妩媚的女儿气与须眉之气的结合——男人有女气则可厌,而女人有些许的阳刚则有难以言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