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时代》一书引发讨论
海归变海待已经不是个案,成为海归大潮中引起社会关注的现象,海归找工作这么难成了很多人的心病,到底谁动了海归的奶酪?近日,被称为“中国海归事业的推动者”、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的王辉耀出版了《海归时代》一书,引发了众多海归人士对回国后如何发展的讨论。
到底谁动了海归的奶酪
王辉耀在《海归时代》的书中做过相关问题的探讨。他提出,不可否认海归身价回落的一个原因是大量留学生回国。到目前为止,近18万人学成归国。这么多留学生回国,必然会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国内一些企业对海归的认识也日趋理性,在人才市场上,洋文凭与高薪、高职之间已经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时,“国产”MBA、EMBA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综合素质以及国际化视野,并不比海归派逊色。
书中分析,海归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是就业态度是否端正,不要把自己在国外的薪水照搬到国内来。好职业和高报酬,取决于真才识学,而不取决于是否海归。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副教授王亚非说,如果把海外回来的人员细分不难看出,海外归来的人的素质是不同的。大量的人员出去、回来,会形成适应各种工作区间的人,无所谓谁动了谁的奶酪,强者自强,优者自优。关键是海外回来的人对自己的质量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样对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职位很关键。
海归如何让自己本土化
曾经有一位英国回来的“海龟”在人才市场上屡受挫折,甚至开始怀疑,国内对有“海龟”身份的求职者有“歧视”?也曾经有人提出,海归回国发展要先把“海龟”这层皮蜕下,变成“土鳖”后才能成功。
王亚非认为这种观点失之偏颇。她说:“我理解这句话,主要是批评有些人不实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的行为、举止和语言。但是不是所有海外归来的人都有这层‘皮’,我身边许多人都是在英美著名大学学习和工作后归来的,身上并不带有这些‘毛病’。我们需要的是横贯中西的国际化人才,不是吹毛求疵的镶金边的人。”
对于“海龟”先要变“土鳖”的论点,零点调查集团董事长袁岳也不赞同,“这里并不存在蜕不蜕皮的问题,如今的海待多的是从来没有工作经验,二十五六岁回国的年轻海归。重要的在于你要知道,老板不管你是土是洋,对于工作谁能搞定,老板就会开高工资,这与“海龟”还是“土鳖”没有关系。海归刚到国内的第一年,才能并不一定能全部发挥出来,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建议从较低的地方做起。”
王辉耀分析,如今的海归当中,很多是从学生到学生再到学生,如果在国内工作过几年,再出国留学,将来回国就业就会比从来没有工作经验的好。王辉耀劝告宁愿在家待业一年也不肯“低就”的海归,“别让你的简历空白,让自己在企业里有三到六个月的试用期,不但有了工作经验,而且对刚刚回国的海归来说也比较容易进入角色。”
海归是创业还是就业
就业难让很多人考虑自己创业,海归应该创业还是就业?什么样的海归适合创业?选择什么行业创业相对容易成功?对此,记者采访了海归中的成功创业者,给就业和创业之间徘徊的海归提出一些建议。
中广媒体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辜勤华说,如果你是学金融、法律的,你到国内来创业,相对来讲比较难一些,需要工作经验的积累。但是也有很多的CFO,或者创业的也有,但总的来讲,创业需要你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到国内来创业,大部分还是应该走就业的路,然后逐步再创业。创业公司一定要找一些可以取长补短的人,如果创业模式就是三四个人有一些技术,都是搞同行的,这种创业一般不会成功。
袁岳建议,大部分海归回国发展的最好选择是大的跨国公司或者机构,而创业时你面临的可能是并不完美的竞争市场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另外需要承担创业过程的全部责任。对海归创业者,袁岳的建议是:企业里全是海归不一定是好事,毕竟距离国内实际情况比较远,有时候很多东西想不到,需要有兼容的团队帮助你成功创业,要形成一个合理的企业生态环境。
王亚非分析,回国创业选择行业应与本人所长相关,更与国内经济氛围相关,技术性产品与资金的结合两点都具备的人,就可以考虑与合作者共同创业,同时需要对国内的相关制度、公司运作等做比较详细的研究。很多海外归来的人多具备技术专利等,需要找到海内外的投资者一起创业,而技术专利和资金持有者都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资源,还要尊重管理团队的工作。王亚非说:“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起事之初,大家非常兴奋,但是遇到问题就会出现推诿和互相责怪,还有就是有的资金持有者认为他的钱重于一切,而有的技术和专利持有者认为他的是一切,结果不能使技术和专利尽快商业化为市场上需要的产品,会导致合作不愉快。”
海归就业如何走好行业、企业、职位三部曲
一项调查表明,三资企业、政府机关和高校仍然是留学人员择业的热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已经失去对留学人员的吸引力。决定了回国发展,如何走好行业、企业和职位这三步?
北京新华信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赵民送给海归就业三句话:第一句话,要看老总,不管哪个行业,哪个公司,首先要上网站看看这个老总的经历。中国的企业家分成三类,一类是1993年前创办企业的,通常是理工科出身,深知经济转型中的奥妙,对现代管理不太懂。跟他合作时,看看他的团队里有没有副总裁是留学回来的。如果有的话,这是优先的。第二类是中国最主要企业的主体,这些企业家通常情况下更能接近使用海归的高管人员进行协助管理,沟通上成本会更低。第三类是1998年以后,自己本身就是海归回来办公司的,或者在国外大公司里工作的人办的公司,你与这样的老板没有理念上的差异。
第二句话,要选择企业发展的阶段。建议首先选择上市公司,比较规范和透明、有大的规模的企业。如果没有上市,看公司公开发表的战略,看他现在的市场定位。
第三句话,海归回来找工作一定要找具体的业务工作,不要找管理工作,管理工作最容易被裁员,首先裁掉的岗位是中层管理人员,一定要首先做研发,做销售,做营销,做生产,这样的岗位是这个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的一个基本的元器件,一定会存在。(文/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