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产业 > 正文

价格差成中国人赴国外买奢侈品原因之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2日07:57   央视《新闻1+1》

  另外,商品的价格越高,在国内购买和在法国购买的差价就越大,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中国游客来法国购买一些奢侈的品牌。

  另一方面,对于奢侈品牌的一个认可程度,必须说在法国有很多的奢侈品牌,是非常受到中国游客的一个偏爱,有一些品牌在法国当地可能销售得并没有那么好,并不是有那么多人认可,但是对于中国游客来说,这个品牌就是他们觉得最好的一个品牌,每次他们过来可能都会去专柜购买,可能自己用,可能送给亲友,这样的一个消费就促使这个品牌在法国…

  主持人:

  谢谢玲玲给我们带回来的报道,非常感谢玲玲。

  岩松,刚才玲玲说在法国买东西是便宜,你觉得便宜能够解释这么多钱花在法国吗?

  白岩松:

  便宜是一个问题, 因为差价自然会导致我们由内需变成了外需,这个一会儿我们会谈到。但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有人说中国未富先老,也是老龄化的问题,其实也在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叫未富先奢,我们现在对奢侈品占有的冲动,高过很多的国家。我举一个例子是很有意思的,这一次在法国,原来排第一是谁,是俄罗斯,这一次中国取代了俄罗斯,现在是中国排第一,俄罗斯排第二,日本排第三,美国排第四,而美国排到第四所消费的数额只大致相当于中国的零头,是6000多万欧元,中国是1.5亿多。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我们现在还存在一个刚富起来,大家对牌子非常在意,很多牌子在我们心中被无限地放大,觉得它是身份等等这样的标志,因此我们现在有点未富先奢的意思。

  主持人:

  刚才你说了,高学历、高消费的这些人,他们有了足够的钱,可以支配的时候买奢侈品,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

  白岩松:

  是没有什么不好,任何一个个体的这种选择你无可指责,但是当他形成一个群体,形成一种现象的时候,背后反映这一个民族在走向富裕过程当中的一种心理,这一点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说当你真的富裕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有可能会走向一种返璞归真,而我们现在正处在刚刚富裕起来,需要用很多东西来证明自己,我觉得有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有一个学者,在北京的,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电视学者,他有一天跟哥哥聚会,结果哥哥穿了一身名牌,他妈就在说,你看你哥哥穿了一身的名牌,你看你弟弟,就是这个著名的学者,他这一身就非常普通,你应该学学你哥哥,没想到他哥哥说了一句话,“妈,您甭这么说,我肚子里没有,所以我得靠外面穿着,哥哥肚子里都有,外面穿什么不重要了”,我觉得这句话挺有意思。

  主持人:

  这是不是也是一个,比如说中国现在不断地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在旅游上,它是必不可少这么一个阶段。

  白岩松:

  对,但是这里会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不仅仅说我们现在对奢侈品有一种追求,对个体来说太正常了。但是这里需要有很多的政策相关进行调整,慢慢把它常态化,把它正常化,更重要的一点大家会开个玩笑说,咱扩大内需,现在变成扩大外需,一会儿会有数字证明这一些。

  主持人:

  今天我们在演播室里面关注的是,逐渐加温的中国人奢侈品的消费,节目稍后继续。

  (播放短片)

  解说:

  1979年,北京民族文化宫12个洋模特,中国的第一场时装表演。30年前,当中国人下定决心推开窗户看世界的时候,第一眼看见的牌子就是皮尔卡丹,心中产生的疑问就是,衣服还能这样穿。

  这是当时美联社记者拍摄的一张具有时代标志性的照片,当设计师皮尔卡丹潇洒地漫步长安街上,四周投来的是行人们像看外星人一样的眼光,此后,皮尔卡丹成为了第一个进入中国世界的国际品牌,成为中国人心目中顶级、奢侈、身份的标签,如今时过境迁,当皮尔卡丹已经被很多追求奢侈品的消费者认为有点老朽,有点过气时,更多的像范思哲、古奇、阿玛尼、路易维登、江诗丹顿等等无数的奢侈品品牌逐渐被消费者所熟知,并且汹涌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几个月前出炉的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追尚潮流的报告显示,过去两年间,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熟悉度增加,认识的品牌平均达到60多个。

  (播放小品《钟点工》片断)

  解说:

  这是2000年春晚小品的一个片断,调侃的背后暗含的却是很多人对于奢侈品的追求,看看我们周围的生活中,不少人都成为了追逐奢侈品运动的参与者。

  2007年,南京,一家奢侈品专卖店开业,引来无数的品牌支持者。

  2009年,类似的场景,动辄上万的包,竟然出现抢购的画面,更有不少人一买就是两三个。

  香港购买奢侈品的长队排到了店外,网友调侃,不知道这是在领政府救济还是在买大白菜。

  上海车展价值200万到1000万不等的豪华汽车,观众开放日第一天,就有部分车型被抢购一空。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全球四分之一的奢侈品都是由中国人购买的,中国消费者强大的购买力也使得全球一百个知名奢侈品品牌在中国星星燎原般开设起专卖店。

  据估计,今年的市场规模可能增至96亿美元,但即使这样,中国消费者60%的奢侈品却是在国外购买。这是在网络上流传深广的一篇帖子,网友用相机记录了下中国人在国外的购物场景,大街上是免税店醒目的中文提示牌,百货公司外到处可以看到中国人的身影,走进其中,像是进了小商品批发市场,店内是中文导购,一个个的品牌柜台前,站满了前来购物的中国游客,身上背的,手上拿的,眼里看的,想要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奢侈品,对于这张照片,网友记录了当时的对话,现场的女士表示,要买一个1400欧元的皮包,男士表示,不是刚刚买过一个嘛,女士说刚买的那个没有拉链,这款有拉链,于是又一个皮包被中国游客买下。

  一个柜台前,两位游客向导购人员递上了这次的采购清单,出来一趟不容易,亲戚朋友的要求都得考虑到,而这张图片上站在窗口上的都是开退税单的游客,因为可以退税,所以这次购物可以省下不少钱。

  如今,临近新年,可以预见的是,不少消费者已经在酝酿走出国门,扫购奢侈品了。从服装到手表,从香水到珠宝,中国人购买奢侈品的触角早已延伸到了国外,成为一道风景,甚至是一个现象,中国人似乎一脚就踏进了奢侈品消费的大门,但是在迈进这座大门之后,我们该怎样理性看待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疯狂增长,这背后留给我们的又究竟是喜还是忧?

  主持人:

  我们一直在说要拉动内需,但是我们通过刚才的数字看到,在法国一个国家,就花费15个亿,为什么这么多的消费的需求都放在国外了?

  白岩松:

  这个大家还不能理解,这仅仅是在免税店里头来购买的,大家在其他的品牌店里加起来,中国人在法国还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呢。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除了我们现在有一种未富先奢,有很多年轻人不要光盯着他在供房供车,还有好多人宁可牺牲几个月的工资去买一件奢侈品,为的是自己很有面子,有需求。

  但是另一方面回过头,毕竟我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在值得思考,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来看一个数字,2009年我国出境旅游消费总额420亿美元,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38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旅游方面我们已经出现了逆差,预计在今年的时候,我们逆差会60亿元,也就是中国人出去花的钱,花给别人的钱,已经不如人家进咱们国内花在这儿的钱,咱逆差60来亿,这是一个数字。

  还有一个数字,奢侈品在中国现在要交很多的税,加了半天之后要33%,这就导致中国人购买奢侈品60%以上是在国外买,因为嫌国内太贵了嘛,到国外一看真便宜。人家说在美国就流行三句中国话,第一句话是真便宜,第二句话是我都要了,第三句话是还有吗?就这三句中国话说美国人都能听懂,开个玩笑。

  因此现在有人建议,国内对于奢侈品所谓征税可不可以降下来,这样的话,把它变成内需的一部分。

  主持人:

  这能解决什么问题,比如说这笔钱在国外买也是花,在国内还是为同一个品牌花。

  白岩松:

  那不一样,首先我们现在由于税变得很高了之后,很多的人选择不在国外去买,把它变成国外的GDP,如果要在内的话,会在解决就业等很多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层面。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层面,国内其实所谓的奢侈品也鱼目混珠,有很多人利用这种心理,卖的贵,在好地段,我跟那个大牌子挨在一起,反正也可以卖得很贵,让大家觉得它也是奢侈品,使很多在国外也不过就是洗的比较干净的白菜,在这儿一样卖出人参的价格来,我觉得这一点也是不合理的,因此现在有很多人在思考,我们针对,表面上出发点是好的,我们之所以对奢侈品征收消费税,是为了把贫富差距解决一下,可是现在真正富的人到国外去买去了,还有很多其实不太富裕的人,买完之后,多交了很多的税,为什么不能让他在国内直接就去购买呢,如果这个情况解决了的话,也会有助于大家慢慢对奢侈品也没那么高奢侈的需求,原来一看,也是白菜,这是洗的比较干净的白菜,就像我们著名的豪华的车在德国或者怎么样,可能只比其他的品牌才贵10%左右,不像我们这儿一下贵一倍,越发勾起了人们要购买的欲望。

  主持人:

  当我们这么多的消费者在法国一掷千金的时候,似乎你买来的仅仅是第一,并没有买来更多的尊重,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白岩松:

  如果有一天我们更多的不是到外面去购物,甚至会拎着包去到他很多的小巷,去山上,去穿越,去他的图书管,去他的书店,这样的一群中国人走到哪儿都不扔垃圾,很低声喧哗,那个时候我觉得会获得更大的尊重,也有更大的收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