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 上流社会日常生活的方式
1962年,Grace Kelly王妃在摩纳哥发起了“玫瑰舞会”,这是一场明星多到令人目眩的慈善晚宴。政界要员、王公显贵、超级明星,在她的邀请下一呼百应。他们千里迢迢聚集一堂,难道只为了商量通过奖学金、联谊会的方式资助那些在戏剧、舞蹈、电影领域表现出色的年轻艺术家?迷人的王妃周旋于名流间,摩纳哥因这场慈善排队而熠熠生辉。
让我们来见识一下舞会的阵容,便知道它在全世界的分量:西班牙王子菲利普、瑞典公主维多利亚、奥斯卡最佳导演斯皮尔伯格、英国国宝级明星埃尔顿·约翰、金融大亨索罗斯……此后的每年3月,这些重量级人物都会乘着私人飞机汇集蒙特卡罗,这其中,也包括时尚界的领袖Karl Lagerfeld和他所带来的一班美艳模特。42年来,那张带着馥郁芬芳的邀请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衡量身价的代名词,它对身份的认同早已超越了慈善的名义。“人们不是今天才喜欢把慈善打扮成时尚的样子,你不能否认慈善是上流社会的玩意儿,它不单纯只是个人行为,也是一种属于上流社会的社交方式,人们能出现在慈善派对中,地位和价值便得到了明确的承认。”有人一针见血。
几百个能令世界颤抖的名流,某一刻聚在绣有Chanel Logo的真丝餐布、昂贵银质餐具和摆着法式大餐的桌旁用慈善的方式实现着自身价值,你能想象参加晚宴的大部分人早就是老朋友了,因为他们总是在各种大型慈善活动上不期而遇,慈善对于这些人来说无疑已经是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
在POS机上刷出慈善的时代
如果说时尚由社会精英创造,之后像流行感冒一样急速地传染,这便是慈善被粗暴地称为时尚的根源。借助时尚,慈善得以在全球风靡,貌似完成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蜕变。你不必非要参加“在血缘上效仿贵族气质、在形态上类似小团体程序化聚会”的慈善晚宴才能行善。当慈善以大众消费品的形态出现时,尤其当一线品牌直接与某慈善机构进行合作时,“消灭贫穷”“关怀艾滋病患者”等全人类的宏大理想已经被简化为POS机上几秒钟的交易。你只需要买下一件某品牌推出的用于慈善筹款的单品,就等于在瞬间帮助了世界某个角落里需要关怀的人。这仿佛是一种买一赠一式的慷慨,即便是普通人,也能享受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双重满足。
时尚传染 大众一起慈善
极强的传染性,这正是时尚的最大特点。换言之,时尚由社会精英创造,而后以极为迅速的速度流传开来。正因如此,当时尚因素介入后,慈善才真正在全球范围内热闹起来,甚至成为一种公众消费。《乌合之众》一书中说:“影响群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慈善”与“时尚”的结合产生了妙不可言的化学作用。当一群时尚中人在做慈善时,马上会有一大帮以追随时尚为己任的人跟在后面,这就是人的从众心理。树立一种慈善观念是极为困难的,但塑造一种慈善行为要容易得多。从这点上看,“慈善是一种时尚”的出发点便不会那么面目可憎了。从另一种角度看待问题,事实上,时尚圈在强行为并没有慈善需求的普罗大众建立起一种虚荣的精神饥渴,尽管人们希望慈善的行为是值得褒奖的,但是出发点却并不那么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