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日的到来,三伏天灸的时间也即将来临。三伏天灸疗法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疗法,属于“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好发的病,在夏天进行治疗,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三伏天,指的是夏至过后第三、四个庚日及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之所以选择三伏天进行天灸治疗,传统医学认为,庚日和肺在五行中都属金,所以,肺部疾病在庚日治疗效果最好。我也说两句>>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伏的日期是按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按农历的规定,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为庚日)为初伏,也有人又称它为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有人称为二伏。立秋以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又称为三伏。 [详细]

 中医学根据时序变迁、寒来暑往对人体的影响,运用阴阳学说提出了一系列的保健养生理论和临床措施,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故盛夏伏天保养人体阳气过于外泄。伏天贴药就是保养人体阳气,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观点。[详细]

天灸疗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种,属现代的“穴位敷贴”,是应用中药贴于穴位上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最早见于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宗懔《荆楚岁月记》。三伏天天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详细]

因为按“阴阳四时消长”的规律,人体阳气在夏季多旺盛,冬季多收敛。慢性病的病人,病久了容易“损伤阳气”,冬季之时,本来人体阳气就不旺盛,加上慢性病的损伤后,阳气就更加不足了!因此……[详细]

在夏季利用“季气炙”来防治,则人体可慢慢地顺应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激励,并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与机体相对阳气充盛之时顺势而治,这样就可达到温阳利气,驱散体内寒气,温补脾肾……[详细]

按理说“发泡”好,因为发泡了才能持续刺激穴位,效果会更好。“但临床上不主张“发泡”的,原因在于:一,有些病人不理解,往往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二,发泡后如果不注意卫生,易引起皮肤感染……[详细]

“三伏天”之外时间贴敷不能说“错误”或者说“没效”,只是 “天灸治病,综合利用了药物、节气、经络腧穴三者的作用”,非“三伏天”贴的话,可能药物和经络腧穴的作用仍旧存在,节气优势就没了……[详细]

医生会先对病人辨证,进行‘筛选’,如果是湿热、实热证的患者,会明确告诉他不适合进行这个贴;而若是虚寒体质的患者,贴敷之后一般不会引起‘上火’ 。如果病人贴敷后确实 “上火”,可……[详细]

很多科室开展都开展了天灸疗法。但在专家看来,天灸还是应以针灸科开展为主,其他科室开展为辅。天灸疗法对穴位的选择把握要求严格,必须由懂穴位懂针灸的医生操作,只能由与针灸相关的科室来开展……[详细]

天灸前后不能出大汗

天灸前后不能出大汗

    
    天灸前出汗,会影响药物贴敷在穴位上,不要急匆匆参与天灸,满身大汗不能参加天灸;天灸结束,药物要留在皮肤上一段时间,不能剧烈运动而出汗,所以不能立即冲凉及游泳,最好过几个小时。[详细]
贴后不宜待在空调房

贴后不宜待在空调房

    
    如果贴后待在空调房,将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天灸疗效。于涛建议,如果要开空调,温度不宜太低,调到低于室外温度3℃~5℃即可,灸后6小时内不要冲凉,洗澡宜用温水。[详细]
成人贴药时间别超60分钟

成人贴药时间别超60分钟

    
    贴药后皮肤有热感,贴药时长应以皮肤感受和耐受灼热水平为察看指标,避免灼伤皮肤。成人通常贴药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小孩15-20分钟,年纪越小贴药时间越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