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婚嫁 > 正文

恢复传统婚礼 重建中国礼仪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4日08:51  红网

  自古以来,中国以“诗书礼乐”教化民众,并由此博得“礼仪之邦”的美誉,亦使“礼乐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可惜的是,不知从何时起,彬彬有礼的中国人越来越少,谦谦君子和温婉淑女几近绝迹,“失礼”、“无礼”现象比比皆是,引发了国人对重归礼仪中国的思考和吁求,这在最近的一次民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440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2.0%的人感觉日常仪式活动缺失仪式感,其中27.6%的人表示“非常缺失”,82.8%的人希望强化中国人自己的仪式。而且,民调选出人们最看重的三大仪式即婚礼、葬礼、升国旗(《中国青年报》4月21日)。

  看到这样的结果,一则以忧,一则以喜。忧的是,自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挟军事和政治强势侵凌中国,令中国陷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社会至今仍然处于“礼崩乐坏”之中。喜的是,尽管经历了长期的西化思潮熏染,但伴随着民族独立和经济复兴,国人的文化自觉意识越来越强烈,开始思考“中国性”并吁求“再中国化”——人是文化的存在,礼仪作为文化最鲜明的象征符号,首先触动人们敏感的文化神经;而婚礼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环节,成为礼仪的集大成者和重中之重,理所当然排在了今天人们最看重的三大仪式之首,而这,亦与中国传统所强调的婚礼乃礼之本的精神完全吻合。

  婚姻是为了组成家庭。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在经济生产和人口生产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故中国人非常重视婚姻的意义和家庭的价值,《诗经》首篇《关雎》即意在“正夫妇之始”。《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也。”首先肯定了人先天情欲存在的现实性,从人的自然属性揭示了婚姻的自然基础。但是,人若无礼,则如禽兽。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夫妇有义,具有规范两性关系、明确夫妇之道的意义,是组成家庭并维持稳定发展的保证。

  仅仅规范男女关系还远远不够,婚礼还具有更深远的意义,这就是“绵延后嗣”。通过子嗣繁衍,实现生命绵延不朽,意味着自己以及祖先乃至是种族的生命得以延续,实现了祖先生命永存不朽的可能,便是孝道。

  而且,婚礼在具有“继后嗣”之家庭孝道意义的同时,亦具有“合二姓之好”的功能。这就是说,婚礼的意义决不仅限于个人,而是关涉整个社会,负有厚重的社会责任。《礼记》就此特别阐明曰:“夫婚礼,万世之始也。”这就指出,婚礼不只是形成家庭的前提,同时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众人的见证、隆重的仪式、盛大的场面,中国的古圣先贤希望通过婚礼以强化夫妇的家庭义务和社会责任感,以敬慎、敬爱而“立夫妇之义”,把婚礼作为众礼之本,促使个体从婚礼的价值意义中滋生出对社会、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从家庭夫妇和敬而推出国家理治的社会理想目标:“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礼记》)不仅如此,《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这就不仅使之具有先家齐而后国治之意味,而且进一步将婚礼的价值提升到天地宇宙的层面。

  如当代儒家学者蒋庆先生指出,现代中国婚礼大多在酒店举行,酒店作为盈利场所,无法提供一个神圣空间。婚礼实际上是一个宗教性仪式,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礼敬生命万物神灵,是贯穿于整个婚礼的精神,这就使得婚礼不仅具有神圣、庄严和美感,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现代的教育体制中,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通过语言来教育,语言固然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但仪式的教育功能不容忽视,故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仪式教育比语言教育更生动更能打动人心,参加婚礼或者观摩婚礼往往会使人心灵触动、印象深刻、终身难忘。

  在当下中国,尽管传统婚礼在部分农村地区还保留,但城市里普遍施行的是西方基督教式婚礼,而且被视为时尚和潮流。目前,一些当代儒者在“时为大”的礼仪精神指导下,开始研究传统婚礼与现代城市生活的结合,如深圳孔圣堂,就探索出了一套较为成功的立足传统儒家义理基础又结合现代生活实际的婚礼仪式,但这只是滔滔西化浪潮中的一股清流,尚未被普遍接受和推广。

  不知礼,无以立。婚礼者,礼之本。在明了婚礼所具有的深刻文化内涵和重要社会意义之后,我们方能意识到婚礼若遭受到破坏,中国传统的礼乐精神便受到根本冲击,不可不慎。许多人喜好西式婚礼仪式,应该说是一种文化无意识,尽管大多只是追求其表面形式,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其背后的文化价值,慢慢背弃中国文化精神,这就提醒我们既要防微杜渐,亦要积极重塑中国传统婚礼,进而复兴礼乐文化,最终再造礼仪之邦。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分享到:
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