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开幕的上海艺术博览会,四川某画廊将推出一个崭新的艺术品消费新概念:艺术玩具。上海艺博会主办方认为,借助艺术玩具作为新媒介推广艺术作品,可以打开艺术走向大众的一扇大门。
艺术玩具,玩具中的奢侈品,在欧美已形成一股蔚为壮观的潮流。不少世界闻名的当代艺术家纷纷投身其中,乐此不疲。在国内,艺术玩具也开始受到艺术界的关注,民间收藏热方兴未艾。
什么是艺术玩具?它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它具有收藏价值么?为此记者走访国内玩偶狂人李国庆,他曾撰写国内第一本介绍艺术玩具的书《玩偶私囊》,如今在广州开办唯一一间艺术玩具专门店。(撰文及图 记者梁婵 实习生戴永福)
起源香港 风行欧美
艺术玩具发源地正是香港。1999年,日本、美国的玩具业都不景气,香港玩具产业迎来一个机会。当时,在广告公司工作的Michael Lau,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了一次个展,他将画作中一个街头风格的人物形象制作成6 英寸的搪胶玩具,引起很大的反响。同年,香港设计师Eric So 也发布了24 个时装版李小龙的活动人偶。仿佛一夜之间,全球开启了一场搪胶人偶的狂欢盛宴。西方人惊叹它为“异类雕塑”。这股潮流发展至今延伸出两种类型:一种是欧美系的设计师、艺术家玩具;另一种则是日本以Be@rbrick 为代表的潮流玩具。
“目前,美国是全球艺术玩具的第一市场,其次是欧洲,第三才是亚洲。”李国庆说。不少限量版玩具推出之时,连夜排队抢购的场面屡见不鲜。英国有一个官员被发现贪污,调查却发现他的家中堆满公仔,原来他的钱大部分都用来购买艺术玩具。2007年,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根据他早期的一幅插画作品,推出了高30 厘米、名为“Sleepless night sleeping”的玩具公仔,限量300 个,售价1000美元。半年后,这件玩具在巴黎苏富比拍卖会上成交价近2 万美元。村上隆推出的美少女Miss Ko2玩偶原型,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56.75万美元成交,比一些艺术大家的雕塑作品还贵。
艺术玩具正成为艺术另一出口
几乎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人们就存在疑惑:艺术玩具,是玩具?时尚?还是艺术?
在李国庆看来,艺术玩具绝不是玩具,而是一种艺术品。全球不少知名艺术家、设计师、涂鸦大师正纷纷投身汹涌的艺术玩具大潮中。这当中包括美国Gary Baseman、Futura、MCA、DALEK,日本的村上隆、奈良美智、TOUM,英国的James Jarvis、Pete Fowler,意大利的Tokidoki,西班牙的Jaime Hayon,澳大利亚的Nathan Jurevicius,中国香港的Michael Lau、铁人兄弟……如果你熟悉艺术界,都会为这串甚至殿堂级的名字而震撼。
“艺术玩具正渐渐成为艺术的另一个出口。”李国庆说。对一般人来说,艺术“太贵”,而艺术玩具既表现艺术家的作品,但价格却比艺术品要便宜得多,它为艺术走向高端人群和中间阶层提供可能性。
一个艺术玩具的制作过程很复杂,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所赚的钱与他的一幅画相比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这些艺术家却乐此不疲。美国涂鸦艺术家RonEnglish曾到广州,他对李国庆意味深长地说道:“艺术玩具赚不到钱,但看到自己的人物转化成3D玩具很有趣,这种乐趣要远远大于金钱上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