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其他生命都懂得各自的作用,只有我们人与自然的流动未能同步。我们天天受到来自忙碌生活的噪音的轰炸--汽车的鸣叫、救护车的啸叫、机器的旋转声、闹钟的蜂鸣、电脑键盘的滴滴答答……咱们疲惫的神经该透透气啦!花时间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抚慰与律动,让自然爱抚我们可怜的神经,帮助我们恢复健康,不论是在公园、植物园,还是在
山野、海边,都行。大自然会抚平我们紧锁的眉头,让我们精神焕发地回家。
在自然的怀抱中体验安宁,我们就会与自然的宁静融为一体,也会变得宁静。自然与我们说话,我们发出回应。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我们就与自然一起美丽。最近我的一次加州之行就是如此,我的朋友里丝带我去参观马林县巨大的红杉树林。生活的压力,城市的烦扰已使我筋疲力尽,能回到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我真是心怀感激。面对那份幽静,感动扑面而来!巨大的红杉树直抵七八十米的高空,包裹在这份幽静之中,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徜徉在巨杉林中,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巨大的红杉之魂,觉得自己是在自然的神庙之中。这些巨树美轮美奂,我敬畏它们长达500年的智慧,我的心温柔地安静下来。在这些壮美的巨杉面前,我悄然而立,感到安慰,感到四周生命给我带来的信心。我忽然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国的代表为何来到这巨大的红杉林中签署《联合国宪章》。他们选择了这个治愈精神创伤的地方,决定在巨树怀抱中建立一个各国家、各民族的统一组织,这恰恰说明了大自然有多么强大的抚育能力。
活得大气,活得真实
我们培养精神,加强与一切生命的联系并保护这种联系。我们明白大家是一体,对另一个生命的伤害就是伤害我们自己。真正丰富的精神生活是鼓励我们与身边的人沟通,使我们满怀美妙“统一”的感情。悖离这种统一,我们就会觉得孤单,就无法得到本可以属于我们的精神受益。不管我们明不明白,其实我们全都息息相关,不论什么种族、什么性别,不论我们给自己、给他人贴上什么样的标签。眼界越开阔,行动就越成功。敞开心扉,互相关爱,我们就能成为最高尚最可敬的人,就会更加爱自己,活得就会更加大气,更加真实,我们的生命也就富于新的意义。培养精神,就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充满同情心,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更善良、更耐心、更宽容。
人到中年,我们的位置独特,这使我们明白了只要赋予生活更多意义,我们就有力量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世界。如今,我们不会再按照表面价值接受事物--也许从前曾经有过。和我交谈过的每位妇女都表达了她们在生命的这个阶段对更多理解的需要,对更完美角色的需要,对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需要。年轻时,我们想在生活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可能目标不同,我们更加关注成功,而不是思考。如今我们开始变老,对心灵的追求要求就更高,渴望更广阔、更丰富的生活见解,渴望完善自己,渴望过一种理性、和谐、善良而真实的生活。
我们的内心越坚强,人际关系就越好。朋友们都说当她们关注精神需要,洞明世事时,与同伴的关系便得到大大改善。有的人还说,在培养精神上花的时间越多,与所有亲近的人关系就越好。
花点时间透过精神的镜头,我们就能看到宏观世界中自己的位置,就会明白貌似巧合的事情根本不是巧合,而是所有问题都事出有因。每一种困难都会带给我们某种形式的报偿:智慧、成熟、理解、变化。把握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宏大的精神生活的本质。不论何时,与他人--蔬菜店的收银员、大客车司机、邮递员……哪怕分享短短的片刻或只要与他人接触,互相之间都会发生交流,这种交流不管多么短暂也会令人鼓舞。在常年不断的充满压力的生活中,我们多么需要一连串小小的振奋人心的片刻,把马虎凑合的一天变成美好开心的一天,把美好开心的一天变成妙不可言的一天。我的朋友希尔顿告诉我,眼界的小小改变就能把平凡的日子变得大不一般。他说,一天是由上千个普通时刻组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让这些片刻变得美好。
精神生活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能将平凡变神圣,能让我们接受机缘,将机缘变为潜在的启示。带着精神见解,我们不知谁会携着神秘走进我们的生活,不知上帝接下来会宣布什么真理;带着精神见解,我们就有了期待和快乐。以这种方式生活,日常生活的压力就不会抢走我们内心的欢乐,让我们感觉渺小。一年到头如果只在一个水平上生存,从早到晚,只是机械地应对各种困难,我们就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尘世的喧嚣就会淹没我们内心的呼唤。
倾听
我知道,对于忙得天昏地暗的女性,尤其对于从来就不注意精神生活的人来说,侈谈培养精神难以让她们接受。我也知道,有不少女性认为根本就无此需要,在最近一次的讲座中,我已清楚地发现了这一点。当时,我请一大群女士用笔给培养精神的重要性从一到十排个序,“一”代表“根本不重要”,“十”代表“最重要”。那些把培养精神列为“一”,认为根本不重要的女士都说因为自己没时间。真可悲!
这个世界要求女人付出、付出、再付出,我们自己要是不想办法充实自己,总有一天我们会被掏得干干净净。谁来抚慰我们这些生儿育女的人?如果从井中汲水太多,井早晚也会干涸。东方的一位智者说过,人若是一味关注外部世界,总有一天内心就会空空如也,就会失去生命的“汁水”。因此我们必须发掘机会,以哪怕最简单的方式呵护我们的内心世界,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试想,假如我们的内心世界沦为情绪的附属,我们到哪儿去充实自己?如何找到内心的快乐?如何注满这口井?实际上,培养精神不费时间,但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假如连简单的欢乐就可以哺育我们的精神这一点都不明白,那么就永远不会有精神财富来支撑我们迎接生命的所有挑战。
我的朋友帕特里夏多年来绞尽脑汁,想让她母亲放松一点,花些时间娇惯娇惯自她长年累月不知保养自己,老觉得没时间。可她母亲总是说:“会的会的。以后再说吧,现在没功夫。”结果最近她中风了,不能动,也不能说话。帕特里夏伤心地说:“我妈现在所有的一切就只剩下时间了。”
忽视内心世界和精神发展,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与疲惫,甚至更糟。别拖延,赶紧花时间培养精神吧!我们是有精神的动物,需要精神的支撑,在最终崩溃之前千万不要再忽略自己了。有时看清自己的本质会伤害自尊,但我们不应坐视自己发展到无可挽救的地步。
内心失去平衡之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会向我们发出小小的信号,提醒我们偏离了轨道并帮我们“矫正”进入正轨。我们要注意这些信号,不然生活就会给我们更大的教训,直到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信号起初可能小得不起眼,但本能会告诉我们有些不对头,可能会发生一连串不可思议的“巧合”,或一系列出人意料的小事件。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倾听自己的心灵与真理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做出适当的调整,改变我们的方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