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转型期男女平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市场经济是当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选择的资源配置、经济运行方式,它是当代妇女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社会背景。中国妇女的发展既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受到市场经济的严重冲击。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孕育了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文化观
念,升华出女性的自信与主体意识、平等和自由精神,女性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但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是以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效益最大化为直接目的。不论男女,社会对其社会角色的要求都是“一视同仁”,不会因性别因素而降低或提高标准。因此,中国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环境。
1.女性生存再次面临边缘化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的国度,存在着地区、城乡、阶层、民族之间的差异,这些纵横交错的社会经济结构互动过程和互动方式对于不同群体带来十分复杂的影响。经济转型期一方面使中国女性有了自己的选择空间,可以重新寻找新的工作和新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这种变迁也使她们再次处于边缘和困迫的境地。事实说明,经济发展不会自然而然带来妇女的发展,也不会自然缩小两性之间的发展差距。经济转型期如果对市场经济的某些自发作用不加以有效干预,任其发展,两性之间的差距还会继续呈现扩大趋势。
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减少了行政干预,扩大了企业自主权。从那时起冗余人员下岗成为突出问题,由于历史的积弊,被剥离的冗员中女职工占了多数。经济体制改革,使国家只能保护女性就业的权利而不能直接给女性就业的位置,城镇女性的在业率开始下降,就业层次降低,再就业困难。从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所做的调查来看,2000年末,18岁至64岁的城乡女性在业比例为87%,比男性低6.6个百分点,城镇女性18岁至49岁的青年女性在业率为72%,比1999年下降了16.2个百分点。与男性相比较,女性再就业具有层次低、收入低、不稳定的特点。这就使男女再就业拉大了女性与男性距离,体制内的资源配置更多地流向了男性。与男女两性在业状况和职业层次直接联系,男女两性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1999年城镇在业女性(包括各种收入在内)的年平均收入为7409.7元,是男性收入的70.1%,男女两性的收入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7.4个百分点;以农林牧渔为主的女性1999年的年平均收入为2368.7元,是男性收入的59.6%,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19.4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在妇女权益方面,女性在工作岗位遭受体罚、打骂、歧视、侮辱、甚至性骚扰等伤害;一些非国有企业对女工缺乏基本的劳动保护措施;一些服务行业、商业广告等把女性作为赚钱的工具,损害妇女的形象和尊严。在婚姻家庭方面,一些落后地区,包办婚姻、买卖婚姻死灰复燃,一些农村母亲因生女孩被遗弃屡见不鲜。一些富裕地区,重婚、“纳妾”、家庭暴力等现象也并非个别。女性生存面临的沉疴旧疾,使女性可能重回老路再次走向社会的边缘。
2.女性发展面临不利循环
由于历史原因,女性在获取生产资源的机会、受教育的机会、就业的机会、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机会等方面,与男性相比,始终处于不平等的状态。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多子女家庭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家庭中如果有辍学的孩子,十之八九是女童,家长或者说社会一般支持男孩继续接受教育。长期以来,大量女性人才资源就这样被埋没、被浪费掉了。目前在中国,当我们对男女两性各方面进行比较时,所出现的文化程度越高,女性比例越小;学术地位越高,女性比例越小;就业结构层次越高,女性比例越小的状况,参政等级越高,女性比例越小,不能不看到历史积弊的长期影响对女性成才希望的压抑。
当代女性总体受教育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女性的发展面临不利循环。例一:农村妇女的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整体受教育的机会仍然大大少于男性。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失学、辍学儿童,成人文盲、半文盲都是女性占较大比例。目前,全国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人数为1.48亿人,其中女性为1.06人,占71.2%。到2000年底,农村女性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的比例是42.3%,比男性低20.8个百分点。在当前农村,技术的占有成为稀缺资源。在技术占有方面,两性差距明显。女性接受技术培训的人数比男性低13.2个百分点, 技术成为制约妇女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使农村女性被“沉积”在种植业等弱质行业。
例二:在高新技术领域,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体力的作用降到了最低限度,为女性和男性在社会生产领域进行平等竞争创造了新的条件,为女性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然而,许多人所期待的信息新技术会有助于消除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并没有出现。恰恰相反,在目前信息领域中,再次表现出女性在这一领域中的边际地位,使女性的发展处于不利的循环之中。1)信息技术专业领域,女性从业比例大大低于男性。在信息技术领域高级程序编程中、信息技术的决策层中,女性则处于绝对弱势地位。2)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与消费上,女性比例大大少于男性。女性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低,利用方式的技术差,这使她们较少地获得信息与服务。上述情况带来了消极的经济与教育后果,直接影响了女性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及就业选择,中国大学中主修信息技术的女性比例基本在1/3左右,研究生中女生更加减少。信息技术女性人才后备力量减少与信息技术高层从业技术人员、决策层女性弱势地位互致因果,又加剧了女性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边际状态,使女性发展进一步处于不利的循环之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