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正文

实录:《名仕》50期 张珺、曲向东聊名仕风范(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2日18:21  新浪女性

 

央视《大家》栏目主持人曲向东谈有责任的生活
央视《大家》栏目主持人曲向东谈有责任的生活

主持人于文: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张老师您是杂志的主编,经常会接触到很多名仕,向东老师也是这样,在您的生活或者工作当中也会接触到很多的人,不知道他们这样人给你的回馈或者他们让你们感动的地方在哪里,能不能跟我们网友分享一下。

  曲向东:以前做经济界节目的时候接触了很多经济界名仕,当时他们杂志创刊的时候,觉得这个名字起得特别好,因为名仕并不意味着只是一个有钱人,或者是一个富有的人,也不是意味着你只是一个名人。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就是有文化的享受,有责任的生活,就举这两个人的例子,任继愈先生和季羡林先生,都是有文化的享受,他们对生活的享受,对他自己来讲,这个过程如果不是一个享受的话,他们不会坚持到90多岁。无论过得生活多么不容易,他们始终有文化,自己心中有意识或者责任支撑他们,他们享受到生活是我们享受不到的乐趣和幸福,同时身上背负很多责任,这种责任一般人想象不到,理解不了。

  我们做完第一期任继愈先生的节目之后,他说要再做一期,专门谈中国的教育,他谈完这个节目,肯定会有人骂他,他的观点很出奇,他说科举是改革中国教育的途径,很多人觉得很不理解,有很多人对这个认识是片面的,他仍然愿意说,这个责任从哪儿来的,都是发自心底,这样的生活是名仕生活,有自己的追求,这种追求对我们是有益处的,对社会公益有好处的。敢于扛起这样责任,同时追求文化品味的生活。做《大家》节目对我来说很幸福,能看到很多真名仕,老名仕。

  主持人于文:张主编呢?

  张珺:《名仕》一直关注三大类人,一个是商业成功的意见领袖,另外是艺术家,还有一部分是高端娱乐人物。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有共同的特点。两个月去上海采访朱玉华先生,他是法拉力俱乐部的中国总裁,他就在说,他从意大利回到中国的时候,会发觉华人在国外现在越来越因为祖国的强大而受到尊重。我现在问你,你十年以后会干什么?他说如果你一年以前问我,我会跟你说我在意大利一个山庄里,可能和孩子,和老婆过一些比较休闲的日子,但是他现在的感觉是因为中国的蓬勃,他现在住在上海,他说我短期为世博做一个项目,就是500画家画世博。在佛罗伦萨有一个项目就是500画家画佛罗伦萨,现在他回到国内,他特别愿意,他说十年以后的他在上海的别墅里,和很多朋友为中国的建设做一些服务,就是海外华人的一些服务。我们在观察他们的人生和他们的想法转变的时候,我们觉得国家经济的发展还有国家的强大,包括我们做的大型的会,包括下届达沃斯在大连有常设的会址,这种变化鼓舞各个行业的意见领袖感受中国,他们更愿意在状况中,而不是退休,这可能是他们比较好的感觉。

  另外一些娱乐人物,我们接触的导演和明星,比如春节的时候跟李亚鹏一起吃饭,比如嫣然基金,最开始因为他的女儿,现在嫣然基金跟红基会的王汝鹏联系起来以后,更多的人关注这个基金,更多人关注有残障或者有缺陷的孩子,他建立了很多嫣然,有一个基金主要做嫣然整形医院,为腭裂的孩子做手术等等。在路上的感觉其实是非常美好的,不知道向东是不是认同,就是生活状态在路上的感觉。

  曲向东:在路上是因为有目标。刚才看有一段文字特别好,刚才说到你们50期,说五十知天命的时候,的确你说的它不是年龄的概念。50知天命,看到台湾大学的傅佩荣教授的解释非常好,知天命是什么,第一个就是要领悟自己负有使命,知道自己从事有社会意义的活动,使天下回归正道。从这个角度,五十知天命,给你们50期作为一句话,特别合适。《名仕》一定要知道天命,知道天赋予你某一任务。而你的努力、择善、固执,你要选择好的方向而且坚持下去。这个名仕也是一样,四年了,应该看清楚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坚持下去。杂志也是这样,你采访的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对生活是迷茫的,对自己是迷茫的,对社会也是迷茫的,不会成为名仕。

  主持人于文: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路上的过程。

  张珺:我再分享一句话,之前我跟一个台湾的学者沟通的时候,当时想定位,说名仕到底是名词还是动词,他说名仕现在是名词,当名仕成为一个动词的时候,第一年你的杂志很成功,第二会成为趋势,大家会说向东你真仕。

  曲向东:更重要是这个社会很成功。

  张珺:每个人会按照这个标准去自律自己,是这个群体或者这个状态的成功。那我就很成功了。

  主持人于文:说到《名仕》杂志,有网友在说,看到这个杂志就觉得您这个团队一定是非常有朝气,非常蓬勃的团队,我特别想问张主编您是怎样带领自己的团队的?

  张珺:首先揭点八卦,我们团队里我最老。平均年龄大概在27、28岁,我的执行主编也仅仅31岁,我会发现这些80年代的孩子们比我们70年代、60年代的人他们生下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因为他们年轻,他们有激情,我们又知道我们的方向在什么地方,我们就按照这个方向走了,这种在路上的感觉非常好而且我跟他们在一起分享年轻的过程,我也很年轻,我也很快乐。

  主持人于文:看得出来非常快乐。我们能不能一起来憧憬一下名仕的前景。

  张珺:我自己如果憧憬的话,我觉得是在说大话。

  主持人于文:先听听向东老师怎么说?

  曲向东:我觉得憧憬得很好,如果有一天名仕从名词变成动词,社会总会有一些自己在一个阶段的主流的思潮或者主流的方向,有的时候这个方向是非常健康的,非常蓬勃向上的,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很颓废的过程。但即便在很颓废过程中,这个社会依然有一些富有使命感的人,当发现这个社会的前进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会大声疾呼,会用自己的方式改变这些,这些人就是名仕。刚才她说的也是很有启发的。一个杂志,一个媒体一定要有自己的使命感。我在这个地方,我去说话,我去传递一种声音,我的目的是什么?我不能够仅仅是一个传声筒,一个话筒,名仕选择所有的人物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都能够代表他们主张,他们的观点。你说媒体只是媒介,那是不可能的,媒体一定是有主张的。我们过去曾经说,好像西方的媒体只是一个媒介,不是,媒体一定是有判断的。如果我们展望名仕的话,我是希望未来它的主张能够变得更加鲜明,更加地有力,而且能够引领这个社会的方向,在那天名仕从名词变成动词。

  主持人于文:说得非常好,张老师您也来憧憬一下。

  张珺:向东刚才这一席话启发了我,我们就把它变成一个行动吧,我们先把名词变成形容词,当我能形容更多的人,你真是名仕,你真有名仕泛儿,变成形容词之后,再过一段时间把形容词变成动词,成为一种力量和趋势,那个时候再回到演播室谈的时候,我会大胆憧憬,我《名仕》变成什么样子。

  主持人于文:最一用一句话送给《名仕》,因为50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就是手上拿到这。

  张珺:这个大概在明天下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家才会看到。

  主持人于文:用一句话送给它。

  张珺:在路上的感觉很快乐,希望更多的人能成为名仕,希望《名仕》很快从名词变成形容词,再变成动词。

  曲向东:我最怕一般人用一句话来表述,我这个人一张嘴就是一堆话。(笑)说一下感受,不见得一句话。名仕首先让大家把名仕的泛儿,泛儿首先是一种风范,名仕给你的社会地位,给你的金钱可能都没有太多的关系,跟你内心的责任感,跟你内心的追求,以及通过责任感和追求表现出来的外在生活方式有关系,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名仕,如果用一句话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名仕。可以吗?

  张珺:好。

  主持人于文: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名仕,希望大家一起在路上,都能够成为名仕,再次感谢两位嘉宾,同时谢谢所有的网友收看这期节目,大家再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