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高校教育、经济环境、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原因,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另一方面,企业对高素质人才总处于饥渴状态。企业招不到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此谓“结构性矛盾”。积极走进校园,定制专门培训,企业应当可以为“大学生就业难”开出“缓适胶囊”。
“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尤其是今年,我国
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20.71%。况且,和他们一起求职的还有70万去年毕业的大学生。
人才门户网站智联招聘网职业咨询顾问郝健告诉记者:“智联招聘在2004年11、12月曾经为多家知名跨国企业代理过校园招聘,收到的简历成堆。春节后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农展馆等举办几次大型招聘会,门前毕业生拥堵如潮。”
专家认为,大学生之所以就业难,有学生自身、大学教育、宏观经济等多方面原因,但是面对现实,企业面对富余的大学生人力资源,依然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新手上路,请多关照”,企业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多一点儿改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多一点儿缓解。
就业难中的结构性矛盾
“我当时就是民工心态,想着来得早可以占上好位子。”小穆挠挠头,自嘲地说。为了谋到满意的工作,大四学生小穆大年初二就从山东老家赶回北京。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小穆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人才招聘特别节目《绝对挑战》,小穆“上了电视”,节目播出了,小穆接连得到了好几家企业的邀请。曾经为找不到工作犯愁的他又开始为选哪家单位犯愁了。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又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小穆颇具戏剧性的经历说明这个现实。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中心副主任王亚非,是中国大学商学院最早的一批就业辅导老师之一,在央视《绝对挑战》栏目举办的“大学生就业研讨会”上说:“大学生就业难,中国大学培养大学生的思路与企业用人的标准的脱轨难辞其咎。”
《绝对挑战》栏目制片人詹未说:“既然是人才供应方的高校和人才需求方的企业之间的脱节,那就要想办法连上这缺失的一环。”她认为,在这方面,三一重工提前进入高校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做法值得借鉴。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