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每月600元,不包食宿;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每月800元。”软件工程师林先生前几天去山东出差,看到一家软件公司打出这样的招聘广告。“这简直就是恶意压榨。如果不上大学,去商场卖东西,也挣得了600元,还省了学费呢!”他有些愤然。
这种事不仅山东有,据3月28日《东方今报》报道,在26日河南省举办的一场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有些用人单位给前来应聘的本科生开出的月薪也是600元。据采写该报
道的记者李娟娟介绍,这只是一些私营企业的试用期工资。但无论怎么说,这样的薪酬应该说是很低的了——北京、上海的家庭保姆挣得比这多的也不是少数啊!
最近,有人提出,希望政府出台大学生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其权益。
3月29日至31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中青在线合作,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网上民意调查。在参加投票的1756人中,35.8%的公众表示赞同出台这样一个标准,而59%的人认为“没必要”,还有5.2%的人没有明确表态。
长期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研究中心教授张敏强是这项提议的赞同者之一。他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学生的期待和用人单位的岗位薪酬确实存在较大差距。这里面有大学生期望较高、不够理性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社会环境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需要走进市场,但政府也不能什么都不管。”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