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相似但不相同的是在吕无然主持下的新浪博客:他们首先利用社会认同让明星们“一带十、十带百”地在这个网站上安营扎寨,然后又利用承诺和一致,让所有在新浪博客上开辟“自留地”的明星和“草根”们从维护自身利益和品味的角度,去自发地为新浪博客建立声誉、传播力量。
张蔚的案例则与以上两者都有很大的差别。在传媒领域,她曾先后担任CNBC和星空传媒的管理者,虽然这两家媒体都是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集团,但因其外资背景,在中国内地的落户和到达远远比不上猫扑和新浪。但张蔚本人仍是著名的,她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跳开她所站立的“巨人”而单独存在:哈佛MBA的背景、多年的央视主持经验、多种广受欢迎的节目——这就是张蔚影响力的秘密:她一直站在巨人的肩上,久得已经让人们将她与巨人看成了一体——多种权威的认同,让张蔚自己也成了权威。
今年,北京市的记忆里有这样一件事:6月5日,我们不开车。据环保总局的统计,在这一天放弃开车、采用公交系统的车主多达20万人。廖晓义和她的地球村组织正是这项行动的发起人,他们的倡议是:“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显然,没有什么比北京日见稀少的蓝天更能打动北京人的心了。同样,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廖晓义一直运用着影响力中的“短缺”理论,通过100多部环保专题片告诉中国人:不保护环境,我们将失去未来。
我一直在想,翟美卿的力量来自于什么?在她的故事里,我们能够看到互惠(她惠社会以慈善、社会惠她以感激)、社会认同(她的慈善行为直接带动了她周围具有同样财力的富豪们对慈善投以关注)、权威(她常年为中国各大慈善组织捐款、她在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上名列高位、她的“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私利基金会),但更多的,我想还是来自“喜爱”:她对于社会的无私奉献,让我们感受到她对人群发自内心的关爱——根据罗伯特.B.西奥迪尼的理论,这种“有人在关心我”的感觉,是使人们最心甘情愿接受影响的秘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