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质疑幸福 > 正文

我们不是不幸福 只是不会感知幸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30日15:53  家人杂志

  文/本刊记者  罗勒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因其温柔地击中了每一个人心底对幸福的渴望而广为流传。然而诗人本身没有得到想要的幸福,两个月后,他卧轨自杀了。他所期望的那种简单质朴的幸福生活,对他的读者们来说,也依然如海市蜃楼般遥不可及。

  这是一个正在走向富足的时代。然而这不是一个幸福的时代。据调查,有四成居民感到不幸福。我们不禁要追问:是幸福越来越难,还是我们对它越来越钝感?

  我们所追求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幸福

  36岁的刘婷拥有硕士学位,是一家医药公司的销售经理,年薪40万元。她的丈夫高扬有文学学士和MBA学位,是一家广告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两人的年收入超过60万元,有豪宅有轿车,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拥有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刘婷却不满足,尤其是看到丈夫的同学身家千万,她心理越发失衡,制定了“家庭创富规划”:自2008年7月开始,自己每年完成120万元到150万元的收入,高扬完成100万元至120万元的收入,5年内实现家庭资产1000万元的目标。并按照她管理业务员的方式逐月对丈夫进行考核。一年不到,不堪重负的丈夫被逼疯了。

  这是一个极端的望夫成龙的例子。扪心自问,很多女人都会发现自己身上有刘婷的影子。这些年来,女性的择偶对象总是指向那些经济实力雄厚的男性,如老板、企业高管、官员、影视艺员……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人,基本脱不了这样的模式。近期对广州10所高校女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59.2%愿意嫁给富二代,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超过总数的一半。

  以经济为首要指标的择偶观由此延续到了90后们。无一例外,看重经济实力的人们把财富和幸福划上了等号。正如刘婷所言:“铁下心来拼个三五年,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为了“好过”,女人们将丈夫推出家门,男人们也争先恐后出人头地:要么事业有成、财源广进,要么位高权重,名利双收。财富与成功被当成幸福的标签,似乎谁摘取了成功的桂冠,谁拥有了足够的财富,谁就拥有了幸福的生活。

  几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邢占军主持完成的一项有关主观幸福感度量的调查表明:财富和幸福并不是一定成正比,现代人对于幸福的认定不再只仅仅局限于个人财富这一指标,因为财富只能带来丰盈的物质、充裕的体验,但带走的可能就是健康的身体和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

  更有甚者,为了攫取金钱,一些人不择手段,铤而走险,走上违法乱纪的不归路。他们原本是想让自己和家人更幸福,结果却是被幸福抛弃。

  金钱与成功只是通向幸福的手段,但我们经常把它当成幸福本身。多元化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人们的幸福观也更加复杂多样。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总认为一旦生活富裕了,幸福也就如约而至。然而当实现了财富上的自由,人们却发现,幸福越来越难。因为,为追求所谓的“幸福”,我们付出太多。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要付出超人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和天伦之乐。当这一切到手,我们才发现,那些失去的,才是真正的幸福。

  所以,如此不幸福,请检视你的幸福观。

  不是缺乏幸福,而是缺乏幸福感

  幸福是什么?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答案,甚至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境遇、心情之下也有不同的答案。《家人》记者采访中,一位姓朱的身家过亿的企业总裁很困惑:他现在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来支配,但仍然感觉不到幸福。在他的记忆中,最幸福的是十几年前刚创业的时候,那时一无所有,但有干劲,有理想,还有夫妻俩的心心相印。几年前,他离了婚,和更年轻漂亮的小妻子结了婚,又生了一个儿子,儿女双全,别人都说他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但他不幸福,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幸福究竟是怎样。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达,那么:幸福感=供给/需求(满足欲望的条件/欲望)。藉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上一代人比我们幸福,那是因为他们更有幸福感。能够满足欲望的客观条件,在人一生中是有限的,尽管它是变动的。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欲望越小,则分值越大,幸福感也越大。

  经济学家吴稼祥这样解释“不幸福”:“不幸福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现在的诱惑太多,品种复杂,但人们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是看到别人有的自己也一定要拥有,这样的现象让人们产生了焦灼感。”所以,尽管绝大多数人的物质条件(供给)更充裕了,但欲望的增加值更大,导致了绝对值小。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调查显示农民的幸福感高于城市居民,二三线城市居民幸福感高于一线城市居民。原因很简单:他们比较低的欲望水平比较容易满足。

  30岁出头的罗树算得上“金领”一族,在北京工作近10年,有车有房,妻子和两岁的儿子已经移民加拿大。2010年春节他独自回到宁夏老家,父母被吓一大跳:比起两年前,他像老了10岁。老两口非常不解:小夫妻俩收入不错,愁的个啥?老两口退休金加起来一千多元,但觉得很幸福。罗树觉得无法对父母解释自己的焦虑,因为他不可能过那种简单到贫乏的生活。就算他的收入再增加10倍,他的生活负担也依然沉重,幸福感也依然缺乏。

  即使是老家同龄的年轻人也无法理解罗树的“不幸福”,一个伙伴曾说:“如果有你三分之一的收入,我就幸福到天上去了。”

  这就是幸福的奇异,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幸福点的差异,导致了幸福感的不同。有人说,《老大的幸福》里,老大为什么那么幸福,是因为他的幸福沸点低。声称“不幸福”的人,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欲望太多。所以,如果不幸福,请调整你的欲望。

  财富不是幸福的敌人

  经常读到这样的故事:开着豪车却内心不快乐的人,偶然看到拉着板车的小贩,他并不美丽的妻子坐在板车上,怀里也许还搂着个肮脏的小孩,但他们脸上流淌着满足和幸福。那一刻,富人心中充满了羡慕。

  还有第欧根尼的阳光的故事:第欧根尼向往和提倡回归简朴的自然生活,他躺在阳光下,心满意足,常常说自己比波斯国王还要快活。年轻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慕名前去拜访,问:“第欧根尼,我能帮你的忙吗?”  第欧根尼说:“可以,站到一边去,你挡住了阳光。”

  还有:富翁看见渔夫悠闲地晒太阳,问他为什么不打更多的鱼,赚钱买渔船,然后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渔夫问,然后呢?富翁说,然后你成功了,你就可以悠闲地坐在海边,钓鱼,晒太阳,享受人生!渔夫说,我现在就是每天钓鱼晒太阳啊。

  ……

  这些故事让我们产生错觉:金钱是幸福的拦路虎,贫穷一定幸福,富裕一定不幸福。但财富并不是幸福的敌人,相反,现代社会里,幸福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陈会昌教授表示,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光有智商和情商还不行,还需要有财商,需要有对财富认知、管理和创造的能力。法国孩子三四岁即开始“家庭理财课程”;日本孩子在课余时间都要到校外参加劳动赚钱;美国孩子则从三岁就开始财商教育。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财富和幸福对立起来,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但幸福和钱财并不成正比。丹尼尔•吉尔伯特是哈佛大学哈佛学院的心理学教授,他在《撞上幸福》一书中指出,钱只有在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情况下才会使人感到幸福:一是钱帮你买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二是你拥有的钱本来就不是太多,三是你觉得自己还挺有钱的。可见,金钱只是幸福的手段,它的绝对值对幸福影响并不大。

  在这一点上,80后比上一代人更透彻。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看中的不是职务和收入的高低,而是在其中的感觉是否快乐和幸福。他们认为拥有适当财富更幸福。他们认为,幸福感和收入是有高关联度的,但他们同时也认为,收入超过一定限度,财富和幸福感的正相关关系便消失了。

  文化学者韩浩月认为,《老大的幸福》其实强调的也是一种伪幸福,在教育大家降低对幸福的要求。“每个人都有在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背景下,追求更好的幸福的权利。”并不是说,大家都不奋斗,一穷二白就幸福了,相反,拥有一定的物质积累,有一定的心境和气度去重新打量生活,和那种穷开心的幸福相比更加真实和有意义。“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曾被当作物质主义被批驳,然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自行车上笑,在宝马车里同样笑?

  不幸福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这个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关注幸福。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物质的匮乏限制了人们对于幸福的想象力,于是很容易满足,这使得过去年代的幸福感看起来强于现在。当中国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一下来到一个从未见过的物质和精神都极其丰富的世界,灵魂的撞击可想而知。

  从一个相对单一的阶段而来,我们进入了一个所有人都在急急忙忙赶路的时代,人人走在通往欲望的路上。人们欲望膨胀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欲望过高导致心理失衡,身体失衡。在急急忙忙追求幸福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作好幸福的准备。畸形的幸福观和畸形的幸福衡量标准刺激和加大了社会的不幸福感。如果提前知道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有不幸福的话,人们也许会有不同的选择。

  因为匆忙,人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和顾及幸福或不幸福,顾不上去享受幸福。这是一个时代病,是社会发展必经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几乎人人感知。恰恰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们对幸福寄予了比以往多得多的期望,才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不幸福。在这个特殊阶段,感受到不幸福,或许是正常的,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就像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

  心理专家建议白领们:“不要将工作当做生命,本末倒置,进入这样的状态,很容易不幸福。”事实上,很多人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幸福,不是穷开心,不是一无所有却心平气和,而是在饱足和富足之后,在精神上满足和愉悦。这种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之上的幸福感,才真正接近文明的内核与真谛。然而现阶段,即使是所谓的“中产阶层”,都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很难真正感受到幸福。

  也许当下一代物质、精神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从容地体会幸福。

  但对于正经受着的我们呢?与其花代价去追求未来可能的幸福,为何不可幸福着去达到目标?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新养道特约养生馆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