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很少有人冠以邓亚萍商人的头衔。的确,即使退役之后,邓亚萍也算不上专职的商人,但对于利用明星效应赚钱的观念,邓亚萍并不反对。而且她曾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点。
蝉联奥运冠军、告别世乒赛、读书、退役、参与申奥、毕业、任职奥委会、国家体育局官员、奥运村副部长、剑桥的博士,十几年来邓亚萍就这么不动声色的实现了诸多角色的转换。不过很少有人冠以她商人的头衔。的确,即使退役之后,邓亚萍也算不上专职的商人,但对于利用明星效应赚钱的观念,邓亚萍并不反对。而且她曾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点。
体育明星的知名度是一笔很好的无形资产,而利用明星效应赚钱的做法更是屡见不鲜,拍广告做代言者如戴菲菲、刘璇,之前的李宁自己开公司创品牌。不过,邓亚萍的经商方式则比较特别——“卖名做品牌”。1997年,邓亚萍和济南伟民实业合作,成立了体育用品有限责任公司,邓亚萍任名誉董事长。在济南有她在国内开设的第一家邓亚萍牌运动服专卖店。这家公司生产了一系列邓亚萍牌体育用品,特别是乒乓球系列产品。借助邓亚萍所具有的旁人无法比拟的影响力,2000年,邓亚萍牌体育用品的国内销售额接近1亿元人民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十几年来,邓亚萍在中国成了一种精神符号,从14个世界冠军,4枚奥运会金牌,到退役之后一如既往的拼搏,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清华、诺丁汉大学的进修直至剑桥的博士,总有一种让人惊艳的自信贯穿其间。因此邓亚萍看来,人们对于一个品牌的认可更大程度上代表了对运动员本身的认可。甚至对于目前很多体育明星乘着名气正旺频频走穴赚钱的现象,邓亚萍并不表示反对,她说“运动员商业价值的体现和社会价值的体现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矛盾的。”
“他们这一代面临的外界诱惑和干扰比我们那时候多得多,当然,我们比我们上一代运动员遇到的诱惑也多得多,这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尽管认可了这种明星效应,邓亚萍也有着自己的底线,
她并不反对利用明星效应创造财富,但她认为,那决不应该只为了个人,而应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比如帮助弱势群体。“作为一名运动员,一定要知道自己的重点在哪儿!一个再优秀的运动员,如果社会价值不存在,其商业价值也会不存在了。我们走到今天离不开所有人的支持,纳税人、教练、领导,包括后勤人员等,成功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成功了应该更好地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