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尔-艾布拉姆森:右肩纹身纽约地铁标的女总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8日11:54  《名汇Famous》

  阅读提示:终于,离开纽约31年的吉尔·艾布拉姆森又重新回到了纽约。为了纪念自己的回归,年届50,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她在自己的右肩膀上文了一个纽约地铁的标志文身。“我在纽约长大,从小到大,不管去哪里都乘地铁。”

吉尔-艾布拉姆森(中):右肩纹身纽约地铁标的女总编吉尔-艾布拉姆森(中):右肩纹身纽约地铁标的女总编

  转折点:31年回故地 右肩纹身纽约地铁标

  1988年,34岁的吉尔·艾布拉姆森以调查记者的身份加入了著名的《华尔街日报》并很快成为了华盛顿分部的主管。

  尽管在首都华盛顿干得不错,但对于土生土长的纽约人而言,纽约始终都会是他们的梦想家园,吉尔·艾布拉姆森也是如此。

  1997年,一个书友会的偶然机会,吉尔·艾布拉姆森认识了莫琳·多德,后者是《纽约时报》最受欢迎的专栏女作家。她告诉吉尔·艾布拉姆森《纽约时报》有意招聘一些女记者的消息,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不久后,吉尔·艾布拉姆森便成为了这份美国新闻界最著名的百年大报驻华盛顿的记者。

  这几乎是《纽约时报》历史上最快速的升迁,一年多之后,吉尔·艾布拉姆森已经升任华盛顿分部主编,又一年之后,整个华盛顿分部便都已在她的掌控之下。

  丰富的新闻报道经验、出众的工作能力以及快速的升迁给吉尔·艾布拉姆森带来了巨大的自信,即便是在面对新任总编豪威尔·雷恩斯时,这份自信和坚定也不会打丝毫的折扣。

  “他对时政新闻的感觉很糟糕”,这便是她对2001年9月刚上任的总编豪威尔·雷恩斯的评价。

  每当两人意见相左,她也绝不会有所退让,持续的僵局和矛盾令豪威尔·雷恩斯甚是难堪,他一度想将这位“不听话”的女下属调至书评部,好让她远离报纸的核心新闻报道领域并失去竞争高层职位的机会。好在,这一切并没有来得及发生。

  这是《纽约时报》百年历史上最令人难堪的奇耻大辱—2003年5月11日,拿到当天报纸的所有读者都在头版的显著位置读到了一篇名为《辞职记者留下长长的欺骗足迹》的文章,在这篇“前所未有的冗长文章”中,《纽约时报》自揭家丑,揭露了该报记者杰森·布莱尔发表的73篇文章中竟有至少36篇“存在各种抄袭问题”的事实,并为此向其他报业同行和广大读者致歉。

  如此丑闻也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吉尔·艾布拉姆森对总编豪威尔·雷恩斯“时政新闻感觉差”的评价。不久后,豪威尔·雷恩斯引咎辞职,继任者比尔·凯勒上任之初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到吉尔·艾布拉姆森征询她是否愿意出任自己的副手,帮助报纸重整旗鼓。

  终于,离开纽约31年的吉尔·艾布拉姆森又重新回到了纽约。为了纪念自己的回归,年届50,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她在自己的右肩膀上文了一个纽约地铁的标志文身。“我在纽约长大,从小到大,不管去哪里都乘地铁。”她说,“之所以选择地铁的标志作为刺青图案,是因为那写着‘祝您旅途愉快’—这是一种身在纽约的喜悦。”

  大成就:全程报道克林顿性丑闻 与小布什作对

  尽管即将成为《纽约时报》最新一任的总编,但在谈起自己的时候,吉尔·艾布拉姆森更愿意如此表述:“要搞清楚,我能担任这一职位,并非因为我是女性,而是因为我是工作团队里最优秀的人物,我是一个新闻老兵!”要知道,在从事新闻报道的时间里,吉尔·艾布拉姆森几乎参与了美国所有重要时政新闻的报道。

  1990年,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任命黑人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为联邦上诉法院法官,后提名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但在1991年对托马斯的大法官批准国会听证会上,曾担任他助理的安妮塔·希尔指控托马斯曾对她性骚扰,从而引起轩然大波,后来经过调查证实,安妮塔·希尔的行为纯属诬陷,而在随后的参议院投票中,托马斯以52比48票的微小差距当选大法官。

  而熟悉法律和政治的吉尔·艾布拉姆森在报道此事的同时还在1994年与自己的高中同学、《纽约客》著名记者、专栏作家简·梅耶尔共同出版了一本名为《陌生的正义》的书,书中陈述了大量通过采访托马斯的同事、朋友以及知情者而获得的细节,并指出了这一事件背后隐藏在白人基督徒以及共和党相关人士心中的种族歧视,为托马斯正名的同时也将这一桃色绯闻变成了美国新闻史上有关法律和种族歧视的重大新闻事件。

  199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绯闻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当时身为《纽约时报》华盛顿分部的记者,吉尔·艾布拉姆森全程参与了此事的报道,她不仅独家采访了该事件的关键人物—独立检察官肯·斯达,还将关注点对准了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克林顿。

  “所有人都在关注总统先生的绯闻,但在整个事件中最痛苦的人或许就是希拉里,在面对丈夫不忠打击的同时,她还需要鼓起勇气面对大众并同丈夫共渡难关,而这一切却鲜为人知。”

  1998年8月18日,在克林顿发表电视讲话承认与莱温斯基性丑闻的第二天,白宫草坪上,克林顿全家步向直升机出行。

  而就在当天早上出版的《纽约时报》,吉尔·艾布拉姆森撰写的一篇以希拉里为主角的新闻报道不仅披露了克林顿前一日发表电视讲话的演讲稿出自希拉里之手的事实,还让所有人感受到了这位遭遇丈夫背叛的“第一夫人”的痛苦。这篇报道也被认为是整个事件中最令人记忆深刻且意味深长的。

  在小布什任总统的8年中,吉尔·艾布拉姆森曾与他交锋多次。“布什总统曾经很讨厌我,因为我写得很多故事与政府决策息息相关,他不允许我公开发表,但到最后我还是将它们公布于众。”

  进入《大人物》专题——吉尔:胜任纽约时报总编 并非因为我是女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